北京灵境胡同至西四路口一线年底焕新
今夏,北京地铁四号线灵境胡同站贴出致辖区居民、商户和社会单位的一封信:“为积极推进西城区街区保护更新工作,从2023年7月起,启动灵境胡同—平安大街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时已入冬,记者再次来到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一些基本修缮完成的外立面格外古朴。据介绍,今年年底,灵境胡同—西四路口段环境整治提升将初见成效,将成为西单—积水潭沿线街区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的“点睛之笔”。
减出老味道
翻开项目简介,对西单—积水潭街区的描述是这样的:北京传统的繁华路段;重要的城市南北向交通脉络;北京老城更新的重要内容。
细看范围,南至西单北大街灵境胡同路口以北,北至新街口北大街积水潭桥路口以南,自南向北含西单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新街口北大街,全长约3.7公里。
灵境胡同—西四路口段位于项目中段,总长约1公里,开展建筑立面和第五立面整治提升、电箱“三化”、多杆合一、市政道路优化和消隐等工作。
改造、提升坚持“微整治、微修缮、微更新、做减法”,挖掘历史印记,重塑老城风貌。做减法是为了给亮相后的街区做加法,让传统与时尚、古老与现代碰撞出新的“火花”。为了做好这道减法题,设计师、规划师们没少跑图书馆、资料室,程显峰就是其中一位。
“规划部门提供的老照片大多是整体风貌,很多具体细节需要我们再去查资料、走访、实地考察,否则是很难挖出来的。”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张上世纪60年代的老照片,在当时西四南大街路东、义达里胡同入口的牌楼两侧,一副对联清晰可见。可在后续的照片资料里,牌楼越修越新,对联却不见踪影。
对联去哪了,程显峰很好奇,直到他来到现场,在飞线、电箱后面发现了隐约的“缸瓦”字形。
“初步判断有可能是当年的对联,只是被抹灰和电箱、飞线挡住了。”
程显峰有些兴奋,可心里也有点嘀咕。想要一探究竟,必须剥开这些障碍,露出曾经的老停泥砖面,可一旦操作不当,老对联救不出,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为此,专班请来文保专家,和设计师们一起拿着老照片反复比对。先将外部电箱、飞线等拆除,再依据老照片上的字样,沿着裸露部分顺势而动,一点点去掉抹灰层,对联慢慢显露真容。
“我们在精修的同时进行了保护,有些地方风化、缺失的,就用老砖依缺口填补,保证结构稳定。有些地方有裂纹,我们就浅浅修出字形,避免弄得太深。”程显峰说。
如今,牌楼一侧的“缸瓦市宝地福田境由心造”已精修完毕,而另一侧的对联仍在加紧精修中,不久即将亮相。
资料显示,对联及牌楼正中“义达里”三字均出自民国时期书法家张济新之手,有一定历史和艺术价值。
对此,北京西单街区保护更新工作专班常务副总指挥刘维岩表示,这样的“减法”将为未来的街区增加厚重感。目前,像这样精修出的点位还有“新兴贸易货栈”“永耕”等,代表了不同时期民居、商铺的特色。
扩出新空间
西单北大街,地铁四号线灵境胡同站D出入口北侧,一座约2900平方米的全龄友好城市公园正在加速建设。如设计师李楠所说,公园亮相后,将成为周边居民和在附近上班的白领们放松、休闲、聚会的首选。
每一个街区更新项目中,几乎都少不了公园建设和公共空间拓展。比起普通的小微公园,这里不但面积更大,还藏着更多惊喜。
“公园南部是宏庙小学,考虑到孩子们的需求,计划在南部设置儿童趣味篮球场、儿童攀爬区和秋千区,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李楠说。
公园中部庭院将为青年人提供友好、轻松的活动空间。记者看到,一些钢架已经进场,经过精心搭建后,将成为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区域。
“年轻人可以在此交流、漫步、看展,也可以享用餐车提供的简餐、轻饮,满足社交需求。展览主题将根据季节和时令而变,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李楠说。
更巧妙的是,儿童区和中部庭院的分界线是一道光能长廊,通过LED发光屏幕和光伏发电玻璃营造出别样的效果。华灯初上、长廊亮起,在公园中漫步的人们会发现自己的身影映在了光墙上。
“人群是流动的,公园是律动的,我们希望在这个区域,能够营造贴合年轻人的环境和景观。”李楠告诉记者。
向北,是专门为周边以及路过的老年朋友准备的专属区域。和其他两个分区不同,老年活动专区采用古建灰砖墙围合成传统院落,设置桌椅、健身器械等设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休闲活动。
植物选择也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老年活动区主要种植丝棉木,寓意“益寿延年”。儿童区栽植北美海棠、彩叶、彩果,让孩子们观察叶子、果实颜色随时间的变化,感知大自然的神奇。
西四路口西南角、地铁四号线西四站D出入口东侧的地质科普广场公园也将改造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公园东北角将设置铜制立体沙盘模型,模拟西四四座牌楼矗立的街道场景,激发公众探寻历史的好奇心。
未来更可期
项目亮相后,灵境胡同至平安大街一线将增加地被花卉绿化面积约5600平方米,形成有荫可乘、有景可看、有座可憩的绿色城市公共空间。
交通方面,通过设置岛式公交站台、规范非机动车停放、提升人行道铺装品质、拓展健步悦骑空间、保障无障碍通行等措施,实现绿色交通骨干道路功能转型。
此外,项目提升还推进了地铁四号线西四、灵境胡同站一体化设计,营造人车有序、步行舒适、景观优美的地铁门户节点。通过排水设施改造、架空线入地等工作,逐步推进市政设施更新,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完善街巷功能,净化街道空间。
重拾悠悠历史风韵、提升公共绿化空间、拓展健步悦骑空间……灵境胡同—西四路口段即将在年底焕新亮相。未来,一条有林荫可纳凉、有历史可追寻、有故事可寻觅,满眼绿色、骑行通畅、悠悠古韵与现代时尚融合的大街将展现在市民面前。
记者手记
老城更新要有人文情怀
老城焕新,首先要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更舒服、惬意。
灵境胡同—平安大街环境整治提升,给人感触最深的就是无处不在的人文情怀。比如给公园分区,孩子、青年人、老人都有活动空间,风格不同、植被不同,这样的细心、这样的人文情怀,值得鼓励、推广。
年底,灵境胡同—西四路口一线将迎来新的变化,更多蕴藏其中的人文情怀值得期待。
今夏,北京地铁四号线灵境胡同站贴出致辖区居民、商户和社会单位的一封信:“为积极推进西城区街区保护更新工作,从2023年7月起,启动灵境胡同—平安大街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时已入冬,记者再次来到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一些基本修缮完成的外立面格外古朴。据介绍,今年年底,灵境胡同—西四路口段环境整治提升将初见成效,将成为西单—积水潭沿线街区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的“点睛之笔”。
减出老味道
翻开项目简介,对西单—积水潭街区的描述是这样的:北京传统的繁华路段;重要的城市南北向交通脉络;北京老城更新的重要内容。
细看范围,南至西单北大街灵境胡同路口以北,北至新街口北大街积水潭桥路口以南,自南向北含西单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新街口北大街,全长约3.7公里。
灵境胡同—西四路口段位于项目中段,总长约1公里,开展建筑立面和第五立面整治提升、电箱“三化”、多杆合一、市政道路优化和消隐等工作。
改造、提升坚持“微整治、微修缮、微更新、做减法”,挖掘历史印记,重塑老城风貌。做减法是为了给亮相后的街区做加法,让传统与时尚、古老与现代碰撞出新的“火花”。为了做好这道减法题,设计师、规划师们没少跑图书馆、资料室,程显峰就是其中一位。
“规划部门提供的老照片大多是整体风貌,很多具体细节需要我们再去查资料、走访、实地考察,否则是很难挖出来的。”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张上世纪60年代的老照片,在当时西四南大街路东、义达里胡同入口的牌楼两侧,一副对联清晰可见。可在后续的照片资料里,牌楼越修越新,对联却不见踪影。
对联去哪了,程显峰很好奇,直到他来到现场,在飞线、电箱后面发现了隐约的“缸瓦”字形。
“初步判断有可能是当年的对联,只是被抹灰和电箱、飞线挡住了。”
程显峰有些兴奋,可心里也有点嘀咕。想要一探究竟,必须剥开这些障碍,露出曾经的老停泥砖面,可一旦操作不当,老对联救不出,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为此,专班请来文保专家,和设计师们一起拿着老照片反复比对。先将外部电箱、飞线等拆除,再依据老照片上的字样,沿着裸露部分顺势而动,一点点去掉抹灰层,对联慢慢显露真容。
“我们在精修的同时进行了保护,有些地方风化、缺失的,就用老砖依缺口填补,保证结构稳定。有些地方有裂纹,我们就浅浅修出字形,避免弄得太深。”程显峰说。
如今,牌楼一侧的“缸瓦市宝地福田境由心造”已精修完毕,而另一侧的对联仍在加紧精修中,不久即将亮相。
资料显示,对联及牌楼正中“义达里”三字均出自民国时期书法家张济新之手,有一定历史和艺术价值。
对此,北京西单街区保护更新工作专班常务副总指挥刘维岩表示,这样的“减法”将为未来的街区增加厚重感。目前,像这样精修出的点位还有“新兴贸易货栈”“永耕”等,代表了不同时期民居、商铺的特色。
扩出新空间
西单北大街,地铁四号线灵境胡同站D出入口北侧,一座约2900平方米的全龄友好城市公园正在加速建设。如设计师李楠所说,公园亮相后,将成为周边居民和在附近上班的白领们放松、休闲、聚会的首选。
每一个街区更新项目中,几乎都少不了公园建设和公共空间拓展。比起普通的小微公园,这里不但面积更大,还藏着更多惊喜。
“公园南部是宏庙小学,考虑到孩子们的需求,计划在南部设置儿童趣味篮球场、儿童攀爬区和秋千区,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李楠说。
公园中部庭院将为青年人提供友好、轻松的活动空间。记者看到,一些钢架已经进场,经过精心搭建后,将成为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区域。
“年轻人可以在此交流、漫步、看展,也可以享用餐车提供的简餐、轻饮,满足社交需求。展览主题将根据季节和时令而变,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李楠说。
更巧妙的是,儿童区和中部庭院的分界线是一道光能长廊,通过LED发光屏幕和光伏发电玻璃营造出别样的效果。华灯初上、长廊亮起,在公园中漫步的人们会发现自己的身影映在了光墙上。
“人群是流动的,公园是律动的,我们希望在这个区域,能够营造贴合年轻人的环境和景观。”李楠告诉记者。
向北,是专门为周边以及路过的老年朋友准备的专属区域。和其他两个分区不同,老年活动专区采用古建灰砖墙围合成传统院落,设置桌椅、健身器械等设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休闲活动。
植物选择也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老年活动区主要种植丝棉木,寓意“益寿延年”。儿童区栽植北美海棠、彩叶、彩果,让孩子们观察叶子、果实颜色随时间的变化,感知大自然的神奇。
西四路口西南角、地铁四号线西四站D出入口东侧的地质科普广场公园也将改造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公园东北角将设置铜制立体沙盘模型,模拟西四四座牌楼矗立的街道场景,激发公众探寻历史的好奇心。
未来更可期
项目亮相后,灵境胡同至平安大街一线将增加地被花卉绿化面积约5600平方米,形成有荫可乘、有景可看、有座可憩的绿色城市公共空间。
交通方面,通过设置岛式公交站台、规范非机动车停放、提升人行道铺装品质、拓展健步悦骑空间、保障无障碍通行等措施,实现绿色交通骨干道路功能转型。
此外,项目提升还推进了地铁四号线西四、灵境胡同站一体化设计,营造人车有序、步行舒适、景观优美的地铁门户节点。通过排水设施改造、架空线入地等工作,逐步推进市政设施更新,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完善街巷功能,净化街道空间。
重拾悠悠历史风韵、提升公共绿化空间、拓展健步悦骑空间……灵境胡同—西四路口段即将在年底焕新亮相。未来,一条有林荫可纳凉、有历史可追寻、有故事可寻觅,满眼绿色、骑行通畅、悠悠古韵与现代时尚融合的大街将展现在市民面前。
记者手记
老城更新要有人文情怀
老城焕新,首先要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更舒服、惬意。
灵境胡同—平安大街环境整治提升,给人感触最深的就是无处不在的人文情怀。比如给公园分区,孩子、青年人、老人都有活动空间,风格不同、植被不同,这样的细心、这样的人文情怀,值得鼓励、推广。
年底,灵境胡同—西四路口一线将迎来新的变化,更多蕴藏其中的人文情怀值得期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