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中国这十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十年科技成果成绩单来了

发布时间:2022-06-07 08:40: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6日消息(记者黄玉玲)6月6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发布会上,对十年科技成果进行了总结。

  

  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国新办)

  科技创新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

  科技如何支撑高质量发展?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提出,科技要在产业、企业、区域、重大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发挥作用。要发挥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新的成长空间。

  据介绍,这十年,科技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培育了智能终端、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产品、新业态。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技术突破打通了我国新兴产业的一些堵点,太阳能光伏、风电、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先进储能等产业规模也居世界前列。

  记者了解到,这十年过程中,科技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持续二十多年“三横三纵”技术研发,形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较为完备的创新布局,产销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首位;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加快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研发攻关;连续十五年布局研发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供电煤耗最低可达到264克每千瓦时,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值,也处于全球先进水平。目前,该技术和示范工程已经在全国推广,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26%。

  除此之外,特高压输电工程、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复兴号高速列车投入运行,这一系列重大工程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带动形成。研制成功“深海一号”钻井平台并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进入1500米超深水时代。可以看出,科技支撑重大工程建设。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科学卫星等重大工程迎来新创新

  “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从载人航天到嫦娥探月,从杂交水稻到核电建设,中国一系列大国工程以及大国重器举世瞩目。工程科技又是怎样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表示,这十年建成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工程。上天的,有“天问”“天和”“嫦娥奔月”。下海的,有“深海一号”,钻探千米海底。陆地上的工程,中国高铁、中国大坝、中国桥梁、中国港口,这四方面都是中国在世界上响亮的名片。

  与此同时,中科院也在十年中,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产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中科院院长侯建国介绍,在保障国家重大工程、突破“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中科院牵头负责空间应用系统,研制了数百台套有效载荷。在探月工程中,主要承担地面应用系统有效载荷分系统等任务,为“嫦娥”开展科学探测提供关键的技术保障。在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建设中,承担了12颗卫星的研制任务。围绕深空、深海科技制高点,中科院研制的悟空、墨子、慧眼、太极、广目等一批科学卫星,使我国在空间科学国际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成功研制了“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海斗一号”等谱系化的深海装备,引领我国的深海科考进入万米时代。围绕航空发动机叶片、超分辨光刻机、仿生合成橡胶、高端轴承、高性能特种材料等重大需求,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保障产业链安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十年科技体制改革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引进体制机制更趋完善。这十年,我国科技领域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突破了载人航天、卫星导航、深海探测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下一步,王志刚表示,将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项目管理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项目管理要使经费使用更加高效、规范。要以信任为基础,相信他们会潜心科研、规范用钱,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肯定能出成果的,同时要用制度来把经费管好。有些科学家要让他们对科研负责,有些年轻科学家要给他们机会,这些都要通过项目经费管理来实现,真正使得科技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精神是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精神引领科技发展,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王志刚强调,我们坚持“两个轮子”一起转,一个“轮子”是科技创新,一个“轮子”是体制机制创新。科学家们往往敏于行讷于言,埋头做事、贡献很大。要把这样的科学家精神代代相传,把这种精神谱系传下去,吸引一代又一代人加入到科研队伍中,这样中国的科技最有希望。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