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公布 中小城市和边境也要建机场?
央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公布。《规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70个以上,比“十三五”末期增加30个以上。运输总周转量将达到175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达9.3亿人次。
未来国家仍将加快枢纽机场建设。还将研究提出由综合性枢纽机场和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共同组成的航空货运枢纽规划布局。
“十四五”期间中国机场的建设有何亮点?为什么要建设枢纽机场?机场群的优势是什么?
“十四五”期间中国机场建设的总体规划是什么?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增的机场数量大约有30个。但如果仔细阅读“十四五”期间我国机场建设的蓝图,会发现:这期间我国机场建设的实际工作量不止包括30个新建机场。
“十四五”期间,我国的机场建设采用的是新建与续建相结合的方式。《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男介绍,完全在这段时间才开始新建工作的机场目前有23个,包括宿州、嘉兴、亳州、蚌埠、安阳等城市。“十四五”期间新建机场的选址不再是传统的一线城市、超大型城市,而是逐渐向一些中型城市扩展。
除了完全新建的机场外,在“十三五”期间也有新建机场项目,一些尚未完成的项目也被纳入到了“十四五”的发展规划中,之后将会继续开展这些机场的建设工作,例如成都天府机场、鄂州货运枢纽机场、绥芬河机场等一批机场都会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建设。
此外,对现有机场的迁建和改扩建也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机场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迁建即是将机场由一地迁移到另一地。改扩建则是为了提升机场的服务职能,天津、太原、哈尔滨、沈阳等地的机场都要实施改扩建工程。
为什么要建设枢纽机场?货运枢纽机场的选址有何考量?
在每一个城市都建设机场是不现实的,在某些航空需求不饱和的城市,建设和维护机场的投入与机场所获得的客流不成正比。因此,为了尽可能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就需要建设枢纽机场。在具备交通枢纽地位的交通集散地城市建设大型机场,以此作为乘客转运和货物连续接驳的枢纽。
枢纽机场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枢纽机场的转机率和接驳率非常高。二是枢纽机场大且繁忙。机场的民用航空保障体系完备,依托枢纽机场的水陆交通运输体系也十分完善,在枢纽机场将货物由空运改成陆运或者水运都很便捷。
“十四五”期间,中国的航空货运会迎来一个较大的变革。《规划》中提出,将建成投用湖北鄂州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王亚男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货运航空的变化可能比客运的变化更值得关注,货运航空在中国整体经济版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未来可能有更多的货物会依赖空运。
未来,湖北鄂州机场的主要职能为货运。湖北鄂州机场将具备超规模的货运厂家与货运处理能力,同时配备有大型的货物分拣系统以及快速的报关通关系统。该货运机场的选址也经过严谨考量。湖北鄂州已经形成了“十字型”的铁路枢纽交通运输格局,同时它毗邻长江,水陆交通发达。且在湖北鄂州建设机场也不会影响到现有超大型城市既有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一个理想的货运枢纽机场的建设地。
机场群的优势是什么?小城市和边境有必要建机场吗?
对于中国此种地幅辽阔,东西部和南北部差异都比较大的国家来说,机场群的建设十分重要。目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仍存在一定差异,如果能够形成机场群这样区位化的服务设施,就能实现资源的集约共享。
在《规划》里,重点提到了成渝地区的机场群要建成国际级的枢纽机场群,该枢纽机场群可能成为辐射我国西南甚至是西北的一个航空枢纽,这意味着有很多乘客能以该枢纽地点为中心,便捷地完成出发和回归。同时枢纽机场群也能带动周边地区的中小型机场的发展。王亚男认为,中小型机场未来可能是我国急需关注的一个点。我国一些城市的人口密度不大,但出行需求却切实存在。在这些地区建立大中型机场不现实,这些地区更适合建设维护简便,以智能化设施为主的小型机场,带动此类小型机场的发展也是建设枢纽机场群的重要原因。
此外,《规划》也强调了边境机场的建设。王亚男指出,偏远或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可能相对滞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受制于当地落后的交通状况。在这样的地区,就算是小型机场也能够大幅拉动当地的客运和货运,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虽然很多边境地区已经开通了公路,但单一的公路运输方式并不能满足一些农产品或是高附加值药材的运输需要,这些货物的运输更需要空运的力量。
中国的机场建设需为国民经济服务。王亚男表示,中国未来的通用机场可以重点关注农林植保机场、无人机物流智能化机场、观光旅游服务机场等方面。不盲目追求机场的数量,而是尽力提升机场的现代化水平,结合当下的航空技术,保证机场为人民服务,而非成为地区经济的累赘。
监制:白中华
记者:鹤佳 刘飞
编辑:潘雨薇 杨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