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依法带娃”时代开启有何影响?专家:有助于释放生育意愿

发布时间:2022-01-05 08:45: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4日(记者李兆娣)自1月1日,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中国父母进入“依法带娃”时代。

  该法实施将会如何影响中国家庭教育关系?会产生哪些影响?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家庭教育立法专家顾问苑宁宁表示,该法的出台有助于释放生育意愿。

  强化家庭教育家长主体责任 中国父母进入“依法带娃”时代

  根据民法典和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依法带娃”本质上是要求父母正确全面履行监护职责,主要包括:抚养、教育和保护。从实施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依法带娃要求父母从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培育、引导和影响,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为人。

  苑宁宁告诉记者,“家庭教育促进法强化家庭教育家长主体责任,要求家长不仅要有家庭教育的意识,主动去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积极参加社区、学校或者其他机构举办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掌握科学开展家庭教育的方法,而且要特别注意不要触碰家庭教育的‘红线’,比如使用家庭暴力、侵害孩子的合法权利、拒绝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等等”。

  通过“指引”和“赋能”促进家庭教育,而非惩罚家长

  该法一出,很多网友纷纷关心,如果家长不称职,是不是要面临法律惩罚?是不是当家长更难了?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初衷不是要惩罚家长,而是希望去帮助家长承担起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角色。”苑宁宁告诉记者,该法共包括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六个部分五十五条,主要体现为“促进”家庭教育提供“指引”和“赋能”。

  所谓“指引”,就是告诉父母家庭教育可以教哪些内容,用哪些方法,从哪里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服务。所谓“赋能”,就是通过加重政府职责,调动国家、社会力量,搭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让广大父母可以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方法,从而提升他们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

  苑宁宁还透露,在该法一审稿中,针对家长拒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明确了罚款、拘留等惩罚措施,但在后续审议过程中,此条被删除。“发布生效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到的对家长的批评教育、劝诫制止、予以训诫等措施,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纠偏,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

  纠偏家长育人观念 助力“双减”政策落实

  在苑宁宁看来,落实“双减”政策,除了落实好校内减负和治理好校外培训外,绝对离不开家长成才观、育人观的纠偏和调整。“家庭教育促进法一大作用就是其指引功能,让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养成科学的成才观、育人观。”

  从近年个案和司法数据来看,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已经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的短板、弱项,在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压实家长责任的同时,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律师协会教育与未成年人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段凤丽也表示,家庭教育促进法从如何唤醒家长的责任意识,提升他们履职的能力的角度,从法律层面规定提供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支持,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公共服务体系,为家长正确履行家庭教育保驾护航。

  破除养育焦虑 释放生育意愿

  针对该法出台是否会加重养孩压力,抑制国民生育,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研究员邓丽表示,“正好相反,该法出台反而有助于释放生育意愿。”

  对此,苑宁宁和段凤丽也持相同看法,他们认为,当前,很多年轻人不想生育或者不想要二胎三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养育焦虑、教育焦虑。这些焦虑的背后,其实是家长不知道怎么当好父母、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这恰恰是广大父母育儿意识、家庭教育能力不足的一种体现。”苑宁宁说。

  “家庭教育促进法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提供了一系列支持,不仅可以让广大父母养成正确育儿的定力,而且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这其实是破除焦虑的有力举措。”三人看法一致。

  形成家庭教育工作完整闭环 保障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实

  “该法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社会法,目的就是促进家庭建设,这就更需要发挥这部法律的引导功能。”苑宁宁指出,为了落实好这部法律,首先就是要大力宣传,通过普法让广大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父母有了实施家庭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才会有需求,后续的服务才有意义和价值。

  “同时,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供给工作同样重要,覆盖城乡是基本的要求,还要做到便利、有用、有效、多元。此外,对于家庭教育严重失职的,公检法要展现法律强制性的一面,形成家庭教育工作的完整闭环。”苑宁宁说。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