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疏通涉农金融“毛细血管”

发布时间:2023-09-25 10:09:00来源: 经济日报

  农商银行作为涉农金融“毛细血管”的前沿阵地,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活水之源,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筹建河南农商联合银行、辽宁农商银行、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的批复,引发行业对农商银行的关注。今年以来,农商银行服务“三农”有何亮点?还应在哪些领域重点深耕?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业内人士。

  支农支小润普惠

  农商银行姓农姓土,安身立命之本就是支撑乡村田野发展。近年来,农商银行锚定支农支小主业,加大普惠型涉农信贷投放,取得显著成效。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农金30人论坛青海会议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级巡视员赵庆晗表示,农信社和农商行作为农村普惠金融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深耕当地的优势,专注贷款主业、专注服务当地。

  支农支小是农信的使命和定位,一直以来,“走村串户”“挎包入户”是农信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农信机构加快推进涉农金融普惠转型,大力推广“户户通”工程,走出一条独具农信特色的勤劳金融发展之路。

  广东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张帆表示,广东农信以广东省各个行政村为对象,铺设农村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引导农商行人员、资源、产品和服务下沉到每个村镇,通达到“千家万户”。截至今年6月末,向1.58万个行政村(居)派驻金融特派员2.55万名,开展“整村授信”行政村1.29万个,授信金额2819亿元。

  在坚守支农支小的同时,农商银行也把普惠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青海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兴源表示,农信机构职责是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在规模上坚持做小不做大,抑制规模冲动,把支持的重点放在中小微企业和普惠群体上。此外,在支持普惠金融的道路上须防止脱农化,要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升级、生态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

  今年6月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立足本土、专注支农支小,强化“三农”领域信贷资源配置。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农商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农支小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农商行业务更加下沉,在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金融需求方面具有更加丰富的展业经验。其次,农商行在农村地区分支机构覆盖较广,具备良好的客户网络和品牌影响力,能够在更大范围服务当地居民和企业。最后,农商行在贷款产品和资金价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灵活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机制创新加大金融供给

  《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省联社转换职能。目前,深化农信社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其目的就是要重塑农商管理机制,夯实农商银行服务“三农”基础。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筹建三家农商行的有关批复,意味着农商银行的改革在加快。

  业内人士表示,在金融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监管部门鼓励机构兼并重组和区域整合实现“抱团取暖”,成为农商银行夯实资本、实现规模效应的有效途径。目前各地推进省联社改革,有助于农商银行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加大“三农”金融供给。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深化省联社改革成为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相关机构按照因地制宜、“一省一策”、分类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改革模式。这意味着省联社选择何种模式推进改革,以及在改革中,不同地方改革的重点和次序应有所不同。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农信社改革要坚持“因地制宜、一省一策”原则。即便是农商联合银行模式,各地实施情况也不一样。比如,虽然河南农商联合银行与浙江农商联合银行都叫联合银行,但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是“自上而下”的模式,股权关系完全相反。改革模式和方案并无优劣之分,地方政府应从实际情况和地方财力出发,选择适合本省的改革模式。

  其实早在去年,农信改革的集结号已吹响。2022年4月,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挂牌成立,深化农信社改革全国“第一单”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尽管多数农信社、农合行已改制为农商行,但农信机构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的本质没有变。”董希淼表示,在改革过程中,应提高金融供给的能力和质量,提高涉农贷款比例,巩固农村市场份额,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和“三农”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聚焦“三农”数智赋能

  数字化转型看上去“高大上”,农信系统这个“小法人”能否驾驭好数字化这辆大马车?从目前各地农商银行的实践看,推进数字化转型并不是高不可攀,通过聚焦“三农”领域选择适合当地农信的数字化之路,也能握指成拳,优化涉农金融服务,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金融业竞争格局看,随着大型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加速下沉乡村,从外部形成压力促使农商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表示,大型商业银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把金融触角深入田间地头,不仅能实现批量获客,还能减少人力、财力等成本投入,这种优势对农商银行经营管理形成一定冲击。随着金融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使用网络银行、移动支付,大型金融机构下沉将丰富农村及农民对于金融服务选择的多样性,这也在倒逼农商银行找准数据定位、加快数字化转型,走好涉农金融服务之路。

  这样看来,数字化转型更像是一场农商银行生死存亡的自救行动。但是,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农商银行必须直面两个问题:一是需要投入大量财力,可是农商银行本来就盘子小、底子薄;二是需要人才支撑,但是农商银行研发人才又相对不足,对其而言就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因此,农商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要找准方向,只有以问题为导向,才能减少试错成本、扬长避短。

  辽宁省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曾岩表示,数字化转型要整体规划和急用先行并重。一是深入分析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劣势,应深入了解地域的市场需求和客户群体特点,尤其是当地农户、个体户、中小微企业等涉农领域的需求和痛点。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分析,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从中找到与自身优势相契合的某一业务场景或领域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二是选定某一具体业务场景作为数字化转型的试点。试点业务场景应该是具有代表性和推广性的,能够展示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和价值。三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该做好转型经验的收集,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实践、经验分享等形式不断积累转型经验和人才。

  近年来,部分省联社把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数字化转型路径。“金融产品创新既是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方向,更是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效的有效手段。银行机构为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能力,不断强化金融科技赋能,通过自建数字平台、创新合作等模式,挖掘和延伸涉农产业金融服务链,有助于增强惠农兴农驱动力。”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赵复萌说。

  接下来,农商银行等中小银行还需切实练好过硬内功,应在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重点发力、深耕。专家表示,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农商银行既要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又不能过度迷恋、形成依赖,要坚持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科技第一生产力相结合,通过数字化转型改进经营管理,通过经营管理提升引领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实现人的创造性和技术的优越性有机统一。(记者王宝会)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