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以“三个转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发布时间:2022-09-30 10:51:00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罗志强、张志芳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看似是一个单项工作,实质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整治提升行动,各地村庄“颜值”不断刷新,农民环境卫生观念显著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需要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

  由“规划建设两张皮”向“规划建设一盘棋”转变

  规划与建设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两大重要任务,两者缺一不可,时序不能调换。规划与建设一旦脱节或失序,就可能产生农民房屋杂乱无章、农村垃圾围村堵河、乡间道路事故频发等后果。实践中,未规划先建设或先建设后规划的错误倾向时有发生,导致出现规划建设两张皮现象。为保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我们要充分认识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规划建设一盘棋取向,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重要原则,把规划视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先手棋,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施工图。首先,规划要突出系统性,在高标准上下功夫。一方面,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科学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另一方面,在传统村落保护、农房风貌提升、农村垃圾处理、交通路网布局、绿化亮化实施等工作中,注意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把规划转化为建设行动。其次,规划要注重差异性,在有特色上做文章。应注重地域特点,尊重文化禀赋,体现乡土风情,分类明确集聚提升村、城郊融合村、特色保护村等建设要求,因地、因村、因户规划,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打造各具特色的高品质农村人居环境。最后,规划要突出可行性,在能落地上见真章。一方面,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增强规划的执行力,严防“翻烧饼”“瞎折腾”。另一方面,严禁“先建设后规划”,确保党员干部深入农民家中逐户走访、宣传政策、征集意见,让农村群众主动了解规划、参与规划、认同规划、实施规划,切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由“‘整’‘治’独奏曲”向“弹好协奏曲”转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抓手是“整”,重点在“治”。不能只“整”不“治”,也不可只“治”不“整”。整而不治,往往使工作浮于表面,治标不治本,达不到“除病根”效果;治而不整,容易使双方产生矛盾,吃力不讨好,难做到渐进式突破。因此,必须注重“整”“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首先,把“整”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整合资金、整合力量等手段为“治”打好基础。一方面,整合资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纳入民生工程,从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探索建立财政奖补、帮扶单位争取、受益群体自筹、农村集体经济补充及乡贤社会力量支持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并规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收支,提高资金使用实效性。另一方面,整合力量。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防止出现“干部干、群众看”“上边热、下边凉”现象,努力构建政府、市场、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具体而言,要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推动形成“三级书记”带头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组织保障机制,凝聚“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理事会、五老”等各方力量,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共同体。其次,要把“治”作为根本方法,通过以“治”纠乱象、以“治”树形象等举措为“整”巩固成果。一方面,以“治”纠乱象。针对沟道淤泥堆积、砂石场清理、乱堆乱倒、农民建房乱象等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将各类“乱象”治理在萌芽阶段,彻底改变“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现象。另一方面,以“治”树形象。不仅在扎实补齐薄弱村庄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农村交通路网,深化厕所革命,解决畜禽散养问题中,还要引导农户在利用房前屋后及“空心房”拆除后的闲置土地,大力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模式(即庭院小畜禽、庭院小菜园、庭院小果园、庭院小作坊、庭院小农旅)中,树立美丽农村庭院的魅力形象。

  由重“面子”轻“里子”向既要“面子”更要“里子”转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能急于一时,要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如果落入“面子”作秀陷阱,就会出现恶性循环,从而引发“一年新模样、两年旧模样、三年不成样”困局。因此,要坚持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一是健全互评监督机制。发挥好村级组织作用,鼓励村民投工投劳,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享的协商机制,逐步培育群众责任意识和付费意识。同时,建立保洁项目方、保洁员、住户互评监督机制,落实垃圾收集、清运问题举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二是强化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针对工作人员要细化任务清单,深入开展督查、跟踪问效,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及时下发通报,形成日日晒不足、周周有督查、月月都排名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用好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并重方法,既通过每季度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比,将农户责任区卫生保洁、垃圾分类等情况纳入评选体系,颁发流动锦旗,形成良性互动,又把完善相关农村环保制度纳入村规民约之中,切实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有法可依。三是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费市场化形成机制,完善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农户付费分担比例。四是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以地域为基点细分网格,明确管理人员、职责、要求,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一方面,开启“线上+线下”双线结合的网格互动管理模式,通过开设线上农村人居环境微信群,实时发布督查问题、整治效果对比图片,晒成绩、互监督。另一方面,通过线下督查组开展全天候巡查,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调度、快速处置。(罗志强、张志芳)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