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城市大脑构建城市治理新形态

发布时间:2022-09-30 10:49:00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郑琛、李颖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治理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样化、动态化、复杂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对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创新城市治理的内容和方式成为可能。城市大脑作为城市治理的全新工具,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中实时采集城市数据,跨行业、跨部门流转数据,“类人脑”迅速分析研判数据,综合解决城市治理中各类问题,通过流程再造、模式创新等方式改变传统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是支撑和引领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利用城市大脑在科技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创新城市治理模式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采取数政局统一谋划,各直属部门分别部署操作,统一建设的“统分统”模式;再比如,由大数据局统筹其他部门,用以保障建设的整体性、高效性;还比如,制定实施政府主导的四轮驱动机制,在政府侧组建城市大脑专班办公室,在企业侧组建运营公司和科技产业联盟,同时组建城市大脑研究中心,实现业务和技术相融合。实践经验表明,城市大脑建设不但要注重新一代技术的合理运用,还要对城市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整体变革,同时将重视人本价值作为城市治理的根本理念。

  运用好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城市大脑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全面感知、泛在互联、统筹调度、融合应用、分析处理和智能决策,提升城市在交通治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能源供应等领域的智能化治理水平。运用好信息技术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规划建设统一的城市感知神经网络,汇聚传感器、视频监控、路侧智能、互联网等感知数据,支撑城市大脑分析决策;建设逻辑统一、物理分散的大数据中心,融合政务数据、物联网数据、互联网数据和社会资源数据,并增加其他各类数据的接入功能,通过完善数据开放机制,提高数据采集汇聚能力,促进数据有序合规交换共享;加强云资源统一管理运维,提高基础算力资源和存储资源,开放云管理接口,制定统一标准和流程,将政务云、视频云、AI计算处理中心算力设备等纳入其中,构筑服务城市大脑运行的混合云平台,统一集中提供基础算力支撑;推动国产芯片和算法的实际应用,逐步实现自主可控,升级各领域算法模型,采取高度自动化模式,形成面向未来的动态演进、可生长的技术平台;聚焦城市治理的痛点和难点,由业务需求主导技术应用,构建形成业务需求场景与技术融合的新架构,实现对跨领域、大场景协同的城市治理业务的能力支撑。不断深化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城市的“神经网络”,拓展公共服务边界,建立健全用数据说话的决策体制机制,是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精准化和公平化水平的基本前提。

  坚持好政府主导,形成城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制约城市治理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部门之间职能重复、缺乏沟通以及对技术的把控能力存在局限性、选择方案易被企业牵引等问题。打破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解决重复建设和浪费问题,解决信息化系统小碎散和依赖问题,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实现从小碎散向大统筹大协同变革,从僵化不可持续向动态可持续变革。要强化组织领导,以专班形式在政府主导下全面统筹调动政府各部门、相关科技企业、公服企业、电信运营商和社会资本各方力量参与建设,形成大统筹大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以业务应用需求为引领,打造统一设计、实施、运营等共建格局;要开辟政企合作、共同治理的新路径,充分激发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动力活力,明确参与各方责权利,探索政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将简单合作关系转变为共融共生共进关系,形成政产学研用多方主体的伙伴关系,打造共治的生态体系;要打破相关部门壁垒,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形成科技手段共用、管理力量联动、数据资源共享局面,切实解决城市治理业务技术融合难、数据烟囱孤岛打通难、场景建设落地难等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优势,与社会各方力量在先进理念、资金投入、技术创新进一步结合,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整体合力,是确保城市治理科学化和整体化的根本保障。

  把握好人本价值,实现城市治理既有智慧又有温度

  信息技术在赋能城市治理的过程中,城市治理越来越趋向于精细、规范和高效,但同时要注意不能陷入唯技术论和技术万能的误区,城市治理是用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而不是取代人,人本价值应该始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强调人的智慧以及人机结合的智慧,城市治理的底层基础设施可以运用信息感知和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运行与管理,城市高层的管理和决策还是要依靠人的智慧,支持人的群体决策,以满足复杂开放系统的决策需求;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尊重公众个人权利,保障好和数据相关的人或者机构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防止不惜一切成本的泛化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滥用所产生的不良社会后果;要弥合数字鸿沟,充分考虑因网络发展不平衡、年龄差异和思维习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不同人群“接入鸿沟”“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在扩大数字基础设施覆盖范围,提供更多技术、资金和服务支持,注重培养人才、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解决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促进服务均等化。只有在数据的智慧、技术的智慧、人的智慧之间把握好尺度,才能让城市治理变得既有智慧又有温度,才能给公众带来更大的获得感。(郑琛、李颖)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