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摩崖石刻上的唐诗

发布时间:2022-06-27 10:27: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胡可先(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诗歌题刻于石,唐代已经形成风气,诗人也非常重视刻石,这是诗歌保存与传播的需要。中唐诗人羊士谔有一首诗的题目就说:“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以长才英气,固多暇日,每游郡之东山,山侧精舍有盘石细泉,疏为浮杯之胜,苔深树老,苍然遗躅,士谔谬因出守,得继兹赏,乃赋诗十四韵,刻于石壁。”说明赋诗以后当即刻石。古代石刻,类型复杂,品种繁多,最为特别者当属摩崖石刻,因为将文字刻于摩崖,不仅刻之艰难,而且读之不易。但这些石刻,尤其是唐代诗刻,具有重要的文学、文献与文物价值。

  摩崖上的唐诗能够保存唐诗原来的形制。摩崖诗刻往往是文人雅士游览之余,留下佳作,然后刻于山崖或岩洞。更有大型诗会,联章多首,刻之于石,极一时盛事。这些石刻,有的流传千年而字迹如新,有的风化泐蚀而仅存拓片,但仍然能够看出石刻与拓印的原貌。

  保存至今最为重要的摩崖诗刻是石淙诗会石刻。久视元年,武则天游石淙,群臣扈从,群体作诗以颂盛会,集会之后,刻了石淙诗碑,现在还留存在登封石淙山。诗的第一首为武则天御制,接着是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子宾客武三思、内史狄仁杰等十七人诗作,前有诗序,表明作诗原委,诗与序的书法出于薛曜手笔。诗题都是“七言侍游应制”,题下署刻作者的官衔与姓名。石淙唱和参与者,无论是皇亲国戚如皇帝武则天、太子李显、相王李旦,还是著名文人如李峤、阎朝隐、沈佺期、崔融、苏味道等,都无一例外地在这一浓厚的宫廷文学氛围中担任重要角色。他们的诗作构成文学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影响了唐诗的演变历程和发展方向。类似的刻石还有唐高宗、武则天与群臣过栖岩寺所举行的诗会作品,后来也在长安二年镌刻上石。因为是咸亨二年集会作诗,而到了长安二年才镌刻上石,就绵延了唐高宗和武则天两个时期,摩崖石刻所用的文字就是武周新字。这样的石刻不仅保存了高宗时期的诗作,同时反映了武周时期重要的文字嬗变轨迹。

  摩崖诗刻数量最多者是游览题刻。与诗会题刻相比,这类题刻个体因素更为显著。如卢元辅《游天竺寺》诗摩崖:“水田十里学袈裟,秋殿千金俨释迦。远客偏求月桂子,老人不记石莲花。武林山价悬隋日,天竺经文隶汉家。苔壁娲皇炼来处,泐中修竹扫云霞。”题署:“大唐杭州刺史卢元辅。”这首诗是杭州西湖的摩崖珍品,描写的也是诗人游览天竺寺的切身感受。

  摩崖题刻与诗路文化密切相关。这些题刻大多是古代诗人因为漫游、为宦、贬谪经过名胜之地所留下的诗章。这里举浙东唐诗之路上诗刻为例。天宝八载诸暨县令郭密之《使永嘉经谢公石门山作》及《永嘉怀古》诗刻,后者保存较好:“永嘉东南尽,倚棹皆可究。帆引苍海风,舟沿缙云溜。群山何隐磷,万物更森秀。地气冬转暄,瞑氛阴改昼。缅怀谢康乐,伊昔兹为守。逸兴满云林,清词冠宇宙。尝游石门里,胜践宛如旧。峭壁苔藓浓,悬崖风雨骤。岩隈余灌莽,□□空泉甃。物事人已非,瑶潭凄独漱。”这是郭密之出使永嘉经过石门而作。建中年间缙云县令李[~符号~]《题阮客旧居》诗刻:“阮客身何在,仙云洞口横。人间不到处,今日此中行。”题刻在缙云县南宫山阮客洞,应是李[~符号~]作为地方长官巡视属邑时所作。这些诗刻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实物印证。

  摩崖刻诗,岭南与湖南地区特别繁盛,并且有不少石刻群,自唐而后一直到近代都有诗作刻之,而唐诗尤其值得珍视。

  岭南地区唐代诗人李渤与李涉的南溪诗刻,非常具有代表性。唐敬宗宝历二年,李渤因得罪宦官被贬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其兄李涉被贬康州刺史途经桂州,兄弟二人同游南溪,李渤写下《南溪诗》刻于南溪山玄岩,李涉作了《唐玄岩铭》同刻于此。《南溪诗》云:“玄岩丽南溪,新泉发幽色。岩泉孕灵秀,云烟纷崖壁。斜峰信天插,奇洞固神辟。窈窕去未穷,环回势难极。玉池似无水,玄井昏不测。仙户掩复开,乳膏凝更滴。丹砂有遗址,石径无留迹。南眺苍梧云,北望洞庭客。萧条风烟外,爽朗形神寂。若值浮丘翁,从此谢尘役。”表现南溪秀丽、清幽、灵动、奇险的绝佳风景,抒发自己辞谢尘役、逍遥物外的愿望。诗前长叙交代作诗的缘由,与诗歌相得益彰。唐文宗大和元年,李渤离开桂州时,又作了《留别南溪》诗:“常叹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难来。欲知别后留情处,手种岩花次第开。”《留别隐山》诗:“如云不厌苍梧远,似雁逢春又北归。惟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这两首诗分别刻于南溪和隐山的摩崖之上。值得注意的是,李渤的《南溪诗序》,《全唐诗》题款为“宝历三年”,而石刻所署为“宝历二年三月七日叙”,这是摩崖石刻订正传世文本之误的例证。摩崖诗刻,有石上千秋之效。

  湖南地区永州朝阳岩石刻群有三处唐诗石刻:一处是大历十三年张舟《题朝阳岩伤故元中丞》诗刻,一处是牛嵸《题朝阳洞》诗刻,一处是李当、魏淙《题朝阳洞》唱和诗刻。特别是李、魏唱和诗刻,可以看出题刻的来龙去脉。《题朝阳洞》诗题署“义阳守李当”。诗云:“江上朝阳洞,无人肯暂过。今来惬心赏,回首恋烟罗。”魏淙《奉和左丞八舅题朝阳洞》,题署“从甥前高州军事推官乡贡进士魏淙”。诗云:“北阙飞新诏,东山喜更过。文星动岩梦,章句别杉萝。”诗后还有魏淙的长篇叙事,述说李当自中书舍人出为湖南观察使,除户部侍郎,出为河南尹,又移宣歙观察使、山南西道节度使,征拜吏部侍郎、尚书左丞,出为道州刺史。在道州平定山贼,安定百姓。后自道州移守申州,到了朝阳岩,游览朝阳洞而题诗。这与李当诗题署“义阳守李当”适相吻合,因义阳就是申州。魏淙文末署记:“咸通十四年十一日廿五日,魏淙题,进士崔鹏书。零陵县令李玙镌辶,处士唐元真看题,判官陈楚。”(录文参考张京华等《湖南朝阳岩石刻考释》)这样的石刻不仅保存了李当、魏淙的唱和诗,而且记载了李当在官职迁转过程中道经朝阳岩的情况,同时还留下了题刻的书写者与观览者的场景。石刻上的诗篇与魏淙的书事,清人所编的《全唐诗》和《全唐文》都没有收录,具有很高的辑佚价值。直到孙望先生编写《全唐诗补逸》时才将其辑入,但辑录时误录了诗的作者。

  摩崖诗刻因为年代久远,风雨泐蚀,部分文字诗虽已磨泐,但仍呈现出艺术之美,这样的残缺之美别具魅力。如日本学者户崎哲彦发现桂林岩洞韦瓘《游三乳洞》诗刻:“尝闻三乳洞,地远□容□。巧施造化力,完与人世殊。偶此奉明诏,因兹契凤图。邃沉窥水府,莹静适仙都。□□□寒气,石床迸碎珠。□□□□□,淅沥坠珊瑚。□□□□□,神□怪异□。兴□□□□,薄暮势称扶。□缚如初□,蒸烦得暂苏。终当辞薄宦,遁世侣樵夫。”题署:“五月廿日。桂管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瓘。”(《唐代岭南文学与石刻考》)这首诗泐蚀严重,但仍可看出是一首五言十韵的排律。开头两联描写听闻三乳洞而产生的向往之情,表现天然与人事的悬殊。三四两联说明游三乳洞的契机,是奉诏视察当地民情而得到漫游的机缘。五至八联描写三乳洞之景,虽然缺字甚多,但“石床迸碎珠”“淅沥坠珊瑚”之句,“寒气”“怪异”之词,表现出岩洞之魅力无限而又寒气森森的景象。九十两联抒写自己的感慨,想要辞去卑微的官职而退隐于自然的天地。

  摩崖石刻上的唐诗,不仅是唐诗文本的原生状态,更重要的是蕴涵着超越文本的意义。它是唐诗与地理的融会,渗透了唐代诗人的生命体验,凝定了诗路文化的部分轨迹,构成了一部石刻上的唐诗史。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