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发掘岗位资源 拓展就业空间

发布时间:2022-05-31 10:04:00来源: 中国经济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释放出加强研判就业形势、加码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强烈信号。稳就业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又有哪些创新做法?为此,关注版推出“稳就业就是稳大局”系列报道。

  受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和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等因素影响,当前市场主体困难增多,部分重点群体求职难度加大,就业形势持续承压,稳就业已成为当下最急迫的任务之一。稳就业,从哪里挖潜力?还有哪些堵点难点要打通?

  释放创业动能

  在大多数人眼里,今年不是创业的好时候。但来自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也透露出另一个信息——今年1月份至4月份,我国共新设898.7万户市场主体,在较大基数的基础上仍然实现了正增长。

  武汉周周来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今年2月底才成立的企业,还一头扎入了旅游业。公司创始人周东来很直率地用“非常惨”描绘当下的旅游业,可机会也应运而生。近期,周周来了专为苦于客源的酒店做培训和营销方案定制,3个月做了近100场直播,观看人次近100万,累计营收近30万元。

  武汉大热荒野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在疫情下成长起来的公司。创始人朱显告诉记者,他原本是境外旅游服务平台皇包车的高管,出境游受挫,有一次他跟几个朋友去自驾游,发现要想美美地露营,大到天幕帐篷、烧烤架、露营椅,小到氛围灯、咖啡壶、投影仪,需要的设备有200多种,售价数万元,一般人承受不起。朱显看准亲近户外是消费升级的趋势,于是在2020年跟朋友创办了“大热荒野”,专做拎包入住的精致露营。从三亚起家,经过2021年的筹备,迎来了今年的爆发。作为行业头部品牌企业,大热荒野已在全国15个城市开辟了40多个营地,还完成了两轮融资。

  创业虽难,却是带动就业的蓄水池。目前,大热荒野员工数量超过100人,周周来了今年也新聘了应届毕业生。此时此刻,创业者们可能过得并不容易。但是,相信如果有一双发现用户需求的眼睛、找准行业发展趋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找到良机。

  为了帮助仍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创业者,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将清理取消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等平台建设,鼓励返乡入乡创业,不断释放创新创业动能。

  平台经济是重要抓手

  采访中,几位受访者都选择了线上线下融合开展业务,或者直接通过平台经济实现就业。这意味着平台经济依然是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的重要抓手。

  周东来最近为成都青城山的一家酒店设计了推广方案,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达人种草,一个599元的住宿+下午茶套餐,销售已超过2700份,而这仅仅是一位博主的成绩。还有1天卖出10000间房的云南普洱德庭花园酒店,为西藏平措康桑酒店策划的试睡员活动,带来了百万流量。

  大热荒野同样选择了美团、点评、小红书等平台做“冷启动”。“这些平台流量大,种草能力强,目前我们约40%的订单量来自美团、点评。”朱显告诉记者,他们近期正与美团、点评合作,准备利用平台与全国景区的紧密联系拓展景区营地,“不少景区反应非常积极”。

  平台企业跨越地域、流量集中的特点,不仅帮助蓄力期较长的服务型新产业加速奔跑,还成为销售企业渡过难关的另一条腿。

  河南南阳药益宝艾草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海告诉记者,从2020年开始,公司在线下业务的基础上,重点投入拼多多平台,去年新招了20名电商人才打造养生馆直播间。得益于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2021年电子商务营销业务增长50%,今年势头比去年还要好。“去年以来,我们整合了2家本地企业、一家种植合作社,目前公司员工人数已达120余人。”王海说,随着线上市场的开拓,今年电商部门还打算再招几个人。

  平台企业本身也是吸纳灵活就业的大户。2021年有527万骑手在美团获得收入。还有一些就业困难群体通过平台企业实现了就业,45岁的李林林就是其中之一。李林林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人,身患残疾,很难找到工作,一直靠着低保和残疾补助维持生活,独自抚养女儿。2021年,她通过阿里巴巴集团的“数字木兰”项目,进入家门口的假发生产孵化基地工作,疫情期间每月也有约1600元收入。今年春节,李林林第一次给女儿买了新衣服。目前,阿里巴巴在全国多个县域建立了37家客服中心、协调“数字木兰”就业培训计划,为“李林林”们创造了1.1万个就业机会。

  “近期,国家多次强调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但现在部分平台经济自身也遇到了需求下降、预期不稳的问题。他建议,一方面可制定政策,鼓励能配合疫情防控的生鲜电商、同城配送等平台继续发力;另一方面要尽快落实中央精神,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稳就业是系统工程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帮扶市场主体纾困、稳岗拓岗等政策能出尽出。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5条稳就业的具体举措,第一条就是推进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达产。这也是所有稳就业措施中,市场主体最迫切的期盼。

  “北京的营地停了,上海周边的营地也停了。”朱显说,为了保证安全,大热荒野“五一”前夕光北京就退单了100多万元。“我们全力配合疫情防控,但我们占地面积20亩的营地只容纳十几顶帐篷、约100人,人员密度并不大。希望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能尽快复工。”

  当前,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已成为各地各部门面临的考验之一。近期全国疫情逐渐好转,上海也发布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

  张成刚认为,稳就业是系统工程,疫情影响只是一方面,目前国内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各类因素推动导致的微观层面经济失序,市场主体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中加速收缩,理性自保。

  他建议,保市场主体应该强调保基本、保运转、保生存。一是在精准防控基础上尽快推动复工复产,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尽快恢复运营。二是保障涉及复工复产的原材料、供应链、劳动力等要素尽快恢复到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必须的物质基础。三是对重点群体,如基本收入受损的中小商户、灵活就业者、就业困难群体等发放基本收入,保障其基本生存。“总之,要尽力防止市场主体在当前环境下持续受损或退出,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经济和稳就业。”张成刚说。(佘 颖)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