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周末有球可踢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题:让孩子在周末有球可踢
新华社记者季嘉东、王镜宇、王恒志
孙逊的孩子在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上学,这是一家足球传统特色校,他们的校队在北京市的校园联赛里名列前茅。“小孙”就是这支队伍的一员,曾在三四年级组的比赛里拿到北京市乙B组的冠军。
“小孙”3岁练习跆拳道,一路升到红黑带,而在一年级的时候,他主动选择加入足球队,成了一名“足球小子”。
作为父亲,孙逊鼓励儿子选择热爱的足球;作为一家社会足球培训机构的经营者,他感觉孩子们脚下的土壤缺乏足够的养分。
“校园联赛好多比赛安排在周中下午。”孙逊说,“下午的两节课就不上了,孩子挺高兴,但家长有意见。所以到了四五年级后,30人左右的一个队就剩下大约15个人了。”
原来在周六日也有一些小规模的邀请赛,但有的赛制不固定,有的密度比较大。在孙逊看来,这样的比赛很难达到锻炼孩子、锻炼队伍的目的,于是萌生了自己组织周末联赛的念头。
李严是“小孙”的教练,外聘在五一小学带队。李严直观地感受到,缺少成体系的常规性赛事不利于教练安排针对性训练。他们只能自发在周末与其他球队约球,比赛质量缺乏保证,也无法形成用比赛检验训练效果、以赛促练的良性循环。
“对想搞青训的教练来说,没有成体系的比赛不行。”李严说,“但凡是做青训的肯定是带着点理想,但三年五年还带不出点成绩就没有动力去干了。没有比赛做支撑,球员也出不来。”
孙逊和李严志同道合,办赛的想法一拍即定。
2019年,两人注册了“狂风之翼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最初受场地和资金限制只能邀请几支球队进行尝试。一年后尽管拥有了两个11人制和四个五人制足球场,但由于疫情,开办的“北部之星”足球联赛只有北京市的八支队伍进行单循环比赛。
2021年的清明节,作为“北部之星”系列赛之一,“春芽杯”八人制足球赛邀请了32支来自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球队,孩子们按照年龄段被分为08-09组、09-10组、10-11组和11-12组,在春芽萌发的季节享受了三天的足球乐趣。但这时候的赛事还没有达到每周一赛的理想设计。
有了前两次办赛经验,“狂风之翼”在2021年10月创办了“青少年高水平周末联赛”,简称“青高联赛”。比赛在每个周末举行,沿用了“春芽杯”的分龄方式。因为单场比赛时间充足、参赛队伍水平较高、赛制设置较为合理、参赛费用优惠,比赛吸引了72支队伍加入,其中校园球队占了将近一半,还有房山、顺义的队伍慕名而来。一直到今年的4月23日,比赛才因为疫情原因暂停。
孙逊将青高联赛定位为“对其他赛事的补充”,一面为青少年提供常规性周末赛事,一面将校园球队和社会俱乐部球队“融合”在一起。
青高联赛的参赛费用低于市场均价,每支球队一场比赛只需缴纳200元,这样如果一块场地同时进行四场比赛,仅收取1600元,这些资金再用于支付裁判、安保,能收益的部分并不多。这样的低门槛一方面考虑到扩大联赛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要保障校园队伍能够参赛。
“社会俱乐部可以盈利,能收学费,但校园队伍是不行的,收费高了他们来不了。我们希望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来让更多的孩子踢球。”孙逊说,“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青高联赛,让更多队伍参加,这是无形的资产。”
青高联赛将每周三练一赛的球队分在超级组,其他球队分在甲组,并且对球员按照学龄分组,而不是通常采用的按照年龄分组的方式。例如,11-12组别,鼓励让201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的球员参赛的同时,建议2012年出生的精英队孩子参赛。这样的分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各组球队之间的实力差距。一年级和二年级组别采用五人制比赛,其他年级组为八人制。每场比赛分为三节,每节20分钟,鼓励让每名球员上场,人数较多的俱乐部会同时报名2-3支球队加入不同组别。
孙逊表示,由于疫情影响,加之刚起步,现在的分组还需要通过与教练员沟通来确定。在未来的规划里,所有球队都要打定级赛来确定参赛组别,并且根据上一赛季的成绩进行升降组。
北京汇信足球俱乐部创始人柴文晨认为,“青高联赛”的创新实践很有意义。他说:“我们的训练水平其实还好,但中国青少年太缺有强度的比赛了。足球普及之后就需要按球员能力进行分组,周六日必须要把相同水平和能力的孩子放在一起训练、比赛,只有同水平能力的球员在一起踢,才能越踢越好。”
从事足球培训行业多年的柴文晨也感到常规性精英赛事的缺失阻碍了青少年球员的成长,而赛制也要不断研究,做到淡化成绩,让更多孩子参与比赛。
根据孙逊和李严最先的设想,希望在北京市的东、南、西、北都能建立起这样的周末赛事,但受制于疫情和办赛条件等问题,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刨除所有的影响,我们能接纳参加比赛的是200支队伍上下,还要打升降级的话,现有的场地已经完全饱和了,而且我们还要有日常经营。”孙逊说,“现在我们也是顶着很多压力,毕竟还是要生存、活下去嘛。如果未来有资本赞助的话,我们想把这个赛事的规模继续做大。”
李严深知办赛的不易。但是,当他看到每个周末的比赛日,家长和孩子们赛后在球场边的公园里野餐、露营,又觉得非常欣慰。他说,在西班牙、英国还有很多地方,足球就是这个样子。他希望,将来有一天孩子们每个周末都能踢上比赛。“那是足球的节日。”李严说。
怎么能让孩子在周末有球可踢,也是江苏省南通市校园足球办公室执行主任、南通二中足球队总教练陆建曾经经常思考的问题。
南通二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也是南通市足球项目“市队校办”的重点学校。每年南通市校足办会在市里遴选一批小学中低年级的足球苗子,集中培养。这些孩子一边上学,一边练球,一体化培养,高中阶段都在南通市第二中学就读。
陆建告诉记者,学校很重视足球校队的训练,参赛意愿很高,但以前参赛机会不太多,适合校园球队的省级赛事基本只有“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这一项。此外,“省长杯”采用赛会制,在周末由官方组织的常规化赛事则是空白,球队日常训练的效果很难得到及时的检验和反馈。
2019年,江苏省足协在省体育局青少处的指导下对江苏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联赛进行了创新改革,率先推出了周末主客场赛制,并且改变了以前只面向地市体育局队伍的传统,打破了体校球队、职业俱乐部梯队、社会青训俱乐部队和普通学校球队之间的界限,陆建让球队在周末有球踢的愿望实现了。
“这个比赛最大的创新是在省内举行周末主客场比赛,不占用孩子们的学习时间。而且,职业俱乐部队、体校队、社会青训俱乐部和校园球队都可以参赛,这在以前是没有的。”陆建说,“以前省级青少年比赛只有‘省长杯’和锦标赛,锦标赛还是体育系统内的比赛,青少年精英联赛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补齐了原来的短板。”
据江苏省足球协会竞赛部部长刘国祥介绍,精英联赛的参赛规模逐年扩大,参赛队伍的数量从2019年的30支增加到2021年的60多支,在原来正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分区预赛。
“比赛从赛会制改为主客场联赛制,开始很多球队不太适应,后来越来越认可。球队可以在比赛间歇期调整状态、解决球队的问题,训练的针对性也随之提高了。”
在陆建看来,精英联赛的赛制是比较先进的,管理也很规范,每场比赛组委会都会派出包括比赛监督和裁判组在内的5名官员参与执裁。此外,在比赛中成绩优异的队伍的运动员还有机会获批一、二级运动员等级称号,这也增加了赛事的吸引力。
刘国祥说,精英联赛是江苏省比较有代表性的体教融合赛事。2019年从赛会制改为主客场制,也是呼应中国足协推出的青超联赛。再加上当时江苏省内高铁已经四通八达,交通比较便利,也为主客场比赛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
得益于江苏省体育局和教育局之间顺畅的沟通与合作,现在江苏省的校园足球赛事“省长杯”、体育局系统的锦标赛和改制后的精英联赛都由江苏省足协承办。因此,省足协可以统筹这几项赛事的计划和日程,对资格审查和裁判也进行统一管理。
据刘国祥介绍,近年来江苏省为足球的体教融合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无论是职业俱乐部,还是省队、市队的足球运动员,绝大多数都在普通中小学就读,也可以参加省里教育系统的比赛。
“根据省教育厅的政策,即使是职业俱乐部球员,只要有学校学籍,一样可以参加全省教育系统的比赛。因为你首先是一个学生,其次才是一个足球专业训练运动员,不能剥夺这类孩子参赛的权利。”
陆建也证实,在江苏13个地级市中,80%左右的市队采用的是像南通二中这样“市队校办”的模式,剩下的一些则是跟社会培训机构联办的。
据刘国祥统计,在2021年进入江苏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联赛正赛的50支队伍中,有23支把主场设在普通中小学,这对于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2019年还没有新冠疫情的时候,到现场观赛的家长很踊跃,现场氛围更好。最近两年,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现场观众就比较少了。
刘国祥说:“在目前条件下,校园足球要想尽快提高水平,需要把精英球员长期聚到一起。首先,如果分散了,就没有太多优秀教练员来带队,而且平时分散、临时集中的球队也没有太强战斗力。其次,让球员去上当地的优质学校,运动员家长没有后顾之忧。即使未来踢不到职业队,学生也能通过文化考试上一所不错的大学。第三,学校通过这些精英运动员取得的优秀成绩,可以激发普通学生参与足球的热情,对提升学校足球氛围有帮助。”
对于精英联赛的周末主客场赛制,陆建非常认可,他唯一的担忧在于参赛经费。陆建算过一笔账,拿南通二中的球队来说,如果要去徐州、连云港这样距离较远的城市参加客场比赛,一次比赛的交通、食宿等开销需要一两万元。为了鼓励球队参赛,江苏省足协会给一些参赛补贴。尽管如此,有些校园球队的参赛经费还是会比较紧张。
刘国祥表示,精英联赛的办赛经费来源于体育彩票公益金,每年的数额是固定的。2019年赛事刚创办的时候,主办方对主客队都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基本可以覆盖参赛和办赛费用。随着赛事规模的扩大和队伍的增加,补贴标准有所降低。不过,另一方面,由于赛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去年已经有服装供应商加盟,还有一些较有实力的赞助商也有兴趣加入。相信随着疫情得到更好的控制,精英联赛会有更好的发展,周末主客场的赛制应该会延续下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