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美术馆线上展的得与失

发布时间:2022-04-22 09:31: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于园媛

  “线上展厅”“云展厅”“虚拟美术馆”……在360°或720°全景的美术馆中,观众可以与美术作品面对面,手指轻触,能够清楚地看到画面的笔触、纹理等细节,点击旁边的小按钮,会有文字或视频链接,讲述画作背后的故事。

  在新一轮疫情影响下,国内不少美术馆暂时闭馆,有些即使开放也采取观众限流政策。因此,线上展成为许多美术馆的选择。一时之间,线上展览全面开花,这些琳琅满目的虚拟展厅足以吸引观众吗?线上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其发展方向应该如何?

  传统美术展的“补充和增强”

  李新悦是一位美院在读大学生,平时关注各地各类展讯消息。“在线展厅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尤其在疫情期间无法到处走的情况下,这种‘无墙美术馆’更显得必要。”她说。

  在她看来,线上观展是为了查阅资料、了解背景,但无法取代线下展。“美术作品的质感、带给人的心灵震撼,是必须现场才能体会到的,否则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千里迢迢去卢浮宫看蒙娜丽莎呢?”

  “线上展览,可以用来查阅,可以对作品局部进行细致的分析,同时可以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说:“但是,真正地欣赏艺术品,对于一些专业人士来讲,当然是到了现场才更加有效。”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介绍,国内美术馆的线上虚拟展厅形式,已经发展了约10年左右,但其功能仍然是“作为实体展览物理空间的增强和补充、历史文献的记载”。线上展厅有其独特优势:可以有效弥补线下展空间不足的劣势。比如中国画长卷、册页在展柜里往往无法完全展开,印章篆刻的多个面也很难全部看到,而线上的无限空间和720°全景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在存留时间上,线上展览也有无可比拟之处。“以前,每个展览都会有画册,但展览到期拆了之后就看不到了,无法建立一个展览的历史性存留,数字化留下了它的完整面貌,可能50年之后,人们觉得经典,想复原它,还可以重新搭建。”吴洪亮院长说。

  “容易迷路”的展厅需要技术提升

  线上虚拟场馆的设计界面,是否对用户足够友好呢?

  “点击进入线上展厅之后,要顺着箭头指示进大厅,穿过道,向左转,向右转,有时候进了大厅转几个圈,就找不到路线了,经常一不小心又退出去了。”李新悦说。目前线上展厅大多采用复制或模拟实体美术馆空间的形式,如果实体美术馆的路线比较复杂,线上通过触屏或鼠标点击寻找路线,也会容易迷路。

  “友好度”的背后,是成本和预算。

  雅昌文化集团艺术数据中心的技术人员吴斌介绍,大多数美术馆的线上展厅采取外包形式完成,目前主要分为普通全景和三维全景两种,普通全景需要根据箭头指示亦步亦趋地进入各个展厅浏览,“比较费劲”;三维全景除了保持普通全景的清晰和流畅度之外,可以通过触屏“想去哪里点哪里”,灵活度提高了不少。两种造价也相差不少,拿1000平方米展览空间来说,普通全景需要约1万至2万元,三维全景约3万至5万元。

  一位美术馆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线上展厅的静态空间确实容易令观众感到无聊,甚至无所适从,而且美术欣赏是需要一定门槛的,相较于故宫或一些热门博物馆而言,大多数美术作品的“国民度”没有那么高。在内容设置上,如果增加导览功能,比如吉祥物或AI机器人引导观众观看,进行讲解,可能体验感会更好。但她表示,对于某次展览来说,线上展厅只是预算的附加部分,资金不足是制约发展的因素。

  吴斌介绍,美术馆的线上展还可以实现更多丰富的效果,比如VR看展互动等,以增强观众的身临其境感。首先,技术上需要进一步提升,比如VR眼镜戴久了容易头晕,在家中备一副VR眼镜用来看展也并未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其次,新技术也需要与其承接载体——美术馆的机制相衔接。

  数字时代呼唤全新展览体系

  查询某国家级重点美术馆网站,可以看到,其“在线展览”大都还停留在2017年之前,近几年的重要展览少有踪影。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教授表示,目前我国的美术馆还没有建立完全专业化的体系,在学术研究上还存在欠缺,整个美术馆的建设和生长机制有待完善,行政开支的良性运转需要国家从文化生态等深层次进行改善和提升。

  在为广东美术馆、岭南美术馆等不少场馆提供3D全景展的技术平台上,能够看到展览的点击量等数据,少则几万,多则二十几万,相较于故宫、敦煌等热门文博机构动辄百万级的访问量,显得相形见绌。

  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之下,线上展正在突破线下展的束缚,进入一种独立的可能。

  在一些技术平台上,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可以3D布展,运用既有的模板,“学会线上布展,只需10分钟”。设计者可以自己确定展线、位置、画作大小,自主搭配天花、墙面、地板、背景音乐等,实现“零耗材”办展。

  以前是先有线下展,再拍摄全景上线,而有些艺术家“反其道而行之”,“先线上设计、再移师线下”,省去了以往策展需要画设计草图、反复调试的工夫。

  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要有新的展览形式与之匹配。

  张子康馆长认为,疫情影响之下,艺术家的生活方式和周围环境改变了,以前他面对的是真实世界来写生或创作,而现在可能是虚拟的图像,因此就出现了新的方式、语言和观念,比如数字生成艺术,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展览方式,挑战传统美术馆的展示方式和空间方式。

  线上展是否可以脱离传统美术馆的“白盒子”模式呢?吴洪亮院长说,目前的一些虚拟策展,基本模式还是建筑空间里的几十米展线,但未来可能是更多丰富的样子,可能点进去是一座山、一座无限的空间,观众可以进入,可以互动问答,它可以不再局限于建筑空间的表达,而可能是时间性的表达,是更多维度中的时空样貌,这些还有待研究和实现。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