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行走黄河看吕梁|职业技能赋能,吕梁山护工成乡村振兴新支点

发布时间:2023-11-06 15:28:00来源: 人民网-山西频道

 

  “鲫鱼豆腐汤,是一名月嫂必须会做的一道菜。如何烹饪,汤水才能浓白?”

  11月2日下午,在吕梁高级技工学校,月子餐课培训正在进行,37名学员一边记笔记,一边与老师互动。

  黄河东岸的吕梁山是一座英雄的山,一部《吕梁英雄传》,将战争年代吕梁人民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但这又是一座贫困的山,囿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吕梁山区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挖穷根找根源,方能寻到出路。2015年,吕梁开始尝试探索通过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精准脱贫。

  让一辈子待在大山的村民们走出大山,学有所长,进城就业;将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文化基础薄弱的农民,培训成既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又具备适应陌生环境能力的“新人”,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孩子们上大学了,自己也能闲下来,9月份的时候,就想到县里的家政公司报名做育儿师。”让孙俊芳没有想到的是,公司推荐自己先到市里参加吕梁山护工培训。

  10月16日是孙俊芳开学第一天。从填表到报道,班主任刘巧英全程指导,手把手教学。

  吕梁高级技工学校培训科负责人张秀德介绍说,培训期间,学员实行“三包五免”政策,包吃、包住、包就业,免服装费、体检费、保险费、学杂费、教材资料费,一句话,带着自己来就够了。

  “吕梁山护工”并非狭义的护工概念,而是包含了养老陪护、病患陪护、月嫂育儿嫂、家居保洁四大方面。根据培训内容,吕梁市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等方式,选定6所公办院校和5所民办学校为吕梁山护工培训基地,开设精品班、订单班、快慢班、校企合作班、医疗陪护定向班等,对学员开展侧重化、专业化、封闭式培训。

  为了保障“吕梁山护工”培训有效果,就业有市场,吕梁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智平介绍,2016年6月起,吕梁相继印发《吕梁山护工(护理)培训就业工作五年规划(2016—2020)》等政策性文件,出台《吕梁山护工技能培训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等实施方案,通过开展标准化培训,主动对接市场。

  与此同时,建立“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宣传发动、技能培训、就业保障”五大工作体系,成立以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宣传、人社、扶贫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领导组,组建综合协调、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资金管理、考核验收5个工作组,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

  如今,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日趋成熟,一本本自编的培训教材应用到了课堂上,一个个致富的励志故事激励着老区人民。

  截至目前,吕梁已累计培训50期“吕梁山护工”、近10万人。一个个围着锅台转,围着老公转,围着孩子转的“三转婆姨”,通过一技之长,走进城市,还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吕梁山护工”特色劳务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也受到了国务院通报表彰。

  在吕梁高级技工学校教学楼6层光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室内,各种实训设备占据了教室的大部分区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吕梁,技能培训不仅聚焦社会普通民众,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也是该市的目光所聚。

  作为培养培训中高级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主战场,吕梁高级技工学校党总支书记韩爱国介绍,学校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通合一、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的学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的对接合一,形成了“学生像工人,老师像师傅、学校像工厂”的教学模式,学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赛”,教学水平逐年提升。

  而吕梁职业技能大赛也成为该市全方位检验技能人才水平的“练兵场”,成为各行业技能人才同台竞技、提升技能、以赛促训、以练促学的“大舞台”。

  两年多的技校学习生活让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张强收获颇丰——第三届吕梁市职业技能大赛和第四届山西省职业技能大赛的冠军,以及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入场券。

  曾经的他,苦于自己文化课的短板;如今的他,立足实操能力的提升,有了更多选择。“就业已经不是问题!”张强的脸上自信满满:“我会一直往上走,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有了技能,让我也有了新目标。”

  目前,吕梁已经连续四年开展吕梁职业技能大赛,站在职业技能竞技舞台上,数千名能工巧匠用汗水和智慧诠释了“技能有多高,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一技在身、一证在手,致富路在脚下铺就。“十三五以来,经过我们培训的就业的各类护工6万多人,其中有40%以上是脱贫人口。技能培训、吕梁护工成为吕梁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刘智平说。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