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 人才智力强引擎 激活发展新动能
一个人选择一座城,是信任;一座城遇到合适的人,是幸运。
作为省委、省政府支持打造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当前,蚌埠正聚焦“七个强市”建设目标,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更加渴求人才,更能成就人才。蚌埠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全力聚才、用才、留才,持续集聚“第一资源”,为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注入了强大动能。2021年以来,蚌埠市新引育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101个、领军人才291人、高端人才1403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数量居于全省前列。
人才智力资源的汇聚,推动蚌埠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迎来了厚积薄发、动能蓄积、大有可为、加速崛起的上升期关键期。
“人才+产业”融合
实现双向奔赴
9月21日至22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开幕,围绕“智汇珠城、创新赋能、海聚英才、共赢未来”主题,活动深入交流行业最新动向,共同谋划发展路径,聚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以及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领域高层次人才200余人集聚蚌埠、荟萃珠城。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想吸引人才,适配成熟高效的产业链条必不可少。蚌埠市在大力发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立足产业特色优势、把握前沿科技大势,确定了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集群,聚力集中攻坚突破,进一步明晰了产业发展路径。
浙江景昇薄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力军是掌握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核心技术的国际知名专家。他把年产120万平方米全固态电致变色电子薄膜和高端镀膜设备制造项目落户在蚌埠市龙子湖区,这一项目不仅填补了蚌埠汽车玻璃领域的空白,也将有力助推蚌埠汽车零部件产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
作为非必要和唯一的选择,企业为什么选了蚌埠?
“在对接洽谈、签约落地的过程,我亲身感受到,蚌埠各级各部门以专业态度和优质服务,体现出一座城市爱才重才、求贤若渴的诚意。”姚力军坦言,正是蚌埠市、区两级领导一次次的登门拜访感动了自己。他认为,对企业、对人才的尊重,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新产业落地最难的是融合,其本质是人与城的融合。人才也都在寻觅与自身优势匹配度高的地方建功立业。
前不久,蚌埠市肠道微生态与肠菌移植产业基地项目在蚌山区开工。看到项目成功落户珠城,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肠道微生态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环龙兴奋地说:“蚌埠市的大力支持,让肠菌移植技术得以实现产业化发展。”
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正是人才和产业的“你来我往”,成就了人与城的梦想和追求。去年6月,南京工业大学高分子与材料工程专业毕业生赵壮,毅然选择蚌埠,就职于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谈及留在蚌埠的原因,他说:“蚌埠是‘材料之都’,我就是冲着这个响亮的名片来的。”
紧贴重点产业发展需要,蚌埠市分领域组织开展“人才强链”系列活动,成功招引一批批高端人才和产业项目。围绕重点企业人才岗位需求,面向在外蚌埠籍企业家、科技创新人才、技术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和产业基础人才,开展蚌埠籍在外人才家乡行、青年人才“五一靓珠城”等活动。
7月13日,一场“院士行”专场活动举行,与会专家、企业家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积极畅谈合作、推介项目。“只有不断引进人才和项目落地,才能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颉看来,蚌埠有着辉煌的工业历史,尤其是新型显示等产业基础雄厚,抢抓机遇把科创推向新高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会成为蚌埠这座淮畔明珠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蚌埠,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衔接融合、协同发力,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串珠成链”,正铸就美好、共赢的未来。通过人才引领驱动,蚌埠市在超薄电子触控玻璃、MEMS测试封装、生物发酵技术等方面取得明显技术优势,为下一步产业发展蓄积了动能。
今年以来,蚌埠累计组织举办“人才强链”系列活动21场次,吸引来蚌院士、行业领军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1490余人次,其中邀请来蚌的中国“两院”院士、外籍院士18名,行业领军人才235名,2023年前三季度成功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6个。
“外引+内育”并重
涵养创新生态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做优生态,才能让人才更安心,创新更活跃。
去年11月,蚌埠学院-安徽帝晶光电集团校企合作首期“帝晶班”开班。“通过在帝晶班的学习,学生们迅速适应了工作节奏,顺利地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化。”蚌埠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艳春谈到,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度更高了。
今年6月28日,安徽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产业园在龙子湖区开园,产业园坚持“政府引导、高校支撑、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市场运作”的原则,围绕“数字工业”“数智文旅”“数字创意”“数字金融”“数字教育”“工业互联网”“创业孵化”七大业务板块推动建设,实现了校地合作、产教协同、人才共享。
蚌埠是科教资源大市,拥有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0/41所等国家号研究院所7个,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等高校1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所。
如何将科创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近年来,蚌埠紧贴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坚持“外引”“内育”并重,不断加大与驻蚌高校院所的合作力度,着力培育一批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专业型人才。
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统筹推进院校学科布局优化调整,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与安徽科技学院合作开设玻璃新材料专业,安徽电子信息学院开设新能源专业,蚌埠学院新增人工智能、材料制造等多个紧缺专业,实现驻蚌高校学科专业与重点产业的精准匹配。
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学科导师,实施“双导师制”推动精准育才,北方微电子、丰原集团、晶谷周界、昊方机电等企业与蚌埠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共建“兵器微电子班”“晶谷周界班”等定制冠名班,2022年驻蚌高校毕业生平均留蚌就业率较2020年增长11.5个百分点,实现了精准育才、有效留才。
去年以来,蚌埠市共组织驻蚌高校骨干企业遴选100名博士、教授和企业专家,互派担任“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双链融合专员”。积极对接驻蚌高校、科研机构,共选派20名高层次人才到机关、企业挂职锻炼,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推动了专家的定岗选派……
与驻蚌高校院所的深入合作,为蚌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得益于驻蚌高校院所丰富的人才科教资源的大力加持,蚌埠市企业与北方微电子研究院组建安徽省传感器共性技术研究中心,与蚌埠学院共建硅基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用的一批技术攻关、科技研发平台,成为高校教育链、人才链与地方产业链、创新链精准衔接的生动实践。
2021年以来,驻蚌高校院所累计与蚌埠市企业开展项目合作、转化科技成果490余项、联合培养专业人才5600余名,高校院所的聚智赋能作用正在加速显现。
“政策+平台”赋能
助力创新创业
人才竞争的核心是政策和环境的竞争。
去年11月份以来,以“赛创珠城,海聚英才”为主题的蚌埠首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举办,吸引海内外报名参赛人才团队106支,其中博士团队72支、海外团队15支,集聚海内外50余人来蚌创新创业。
“航空发动机精密微孔智造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此次大赛一等奖。项目创始人刘彦说,通过整个赛程的服务和对接,团队充分感受到蚌埠的热情,接下来将争取项目尽快落地,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
平台是引才聚才的关键,更是干事创业的前提。
8月8日,中国·蚌埠空天智造产业园项目在蚌埠市禹会区开工建设。作为在蚌埠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已发展为国内商业航天动力领域龙头企业,公司核心科研人员具有近二十年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生产、装配、试验及发射场测试全链条研制经验和工作经历。曾经获评蚌埠市“大禹英才”的九州云箭董事长季凤来介绍,公司在蚌埠发展的历程,就好像是“捧回一株小苗,长成一棵大树”。“蚌埠建设成本低、试验场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技术力量雄厚,这些优势对企业都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政府瞅准好项目,也会进行股权投资,更加坚定了企业扎根蚌埠发展的决心。”季凤来说。
人尽其才,离不开政策的助力和平台的支撑。蚌埠着眼助力人才干事创业,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统筹开展人才工程引领、专班沿链招才、“百企千岗高校行”揽才、助企稳岗攻坚、“赛场相马”竞才、双创平台赋能、区域人才融合、紧缺人才开发、“雁归珠城”聚才、人才服务暖心等招才引智“十大行动”,持续做好人才发展“引育用留”四篇文章,多渠道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及团队,推进人才队伍优结构、提质效,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带动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点产业人才集聚,蚌埠升级集成16项产业人才支持措施清单,实行顶尖人才顶级支持,对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最高给予2000万元股权、债权支持,对急需紧缺“双创”领军人才最高给予200万元资助奖补,全面构建人才创新创业、培育激励、服务保障等完整政策链条。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育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专家、硕博专才、高职称人才2243人。
与此同时,新组建的蚌埠人才发展集团,正在围绕各类人才招引、项目孵化投资、人才公共服务、人才资源开发,打造高水平人才引育服务平台。
人是干事创业的主体,有人就有潜力,有人就有希望,得年轻人者,得未来。
8月2日傍晚,一场“青春BGM”蚌埠青年人才露营沙龙活动在“靓淮河”工程现场举办。中国农业大学硕士一年级的宋玉赵璧说,在淮河岸边感受到蚌埠发展的日新月异,更加坚定了自己学成之后建设家乡的决心。
蚌埠市持续举办“雁归珠城青创未来”青年人才家乡行、“青创会客厅”等活动,组织2800余名青年学子回乡参观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和研发平台,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吸引“青年俊才”返乡就业创业。
风来千帆竞,潮涌逐浪高。
今天的蚌埠,正处于奋勇争先、再创辉煌的攻坚期,人才与蚌埠的双向奔赴,催发淮畔明珠城创新活力不断涌流,创业激情竞相迸发。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若有才,来蚌埠吧,我们必将倾情欢迎、真诚以待。
(文/李 扬 图/蚌埠市人才办)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