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创业 大有可为(青春日记)
8年前大学毕业时,我本有机会谋到一份城里的工作,后来还是决定返回家乡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石洞镇,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
当时,亲朋好友鲜有人看好我的创业前景,父亲更是坚决反对,他希望我能在城市安家立业,不要回来折腾。多年过去,我在老家创办的公司已成长为年销售额近千万元的新锐企业,并带动周边村民共奔富裕路。
万事开头难。我的大学专业是会计学,跟农业八竿子打不着,可我从小便爱往乡下跑,跟随父辈种庄稼、收小麦,对农业既熟悉,又有感情,深知农产品要想受欢迎,必须从源头把好质量关。起初,我信心满满地流转了800亩土地,全部种植家乡的特色小麦。然而由于土地分散、管理粗放,3年下来赔了10多万元。痛定思痛,我带领团队成员找差距、寻帮助,最终敲定订单种植的合作模式,由种植大户承包经营,每年按时保量完成种植任务。合作带来的结果是双赢,农户吃下“定心丸”,销路稳定有保障;我们原先担心的原料品质得到提升,可以专心负责生产加工和市场开拓。
创业路并不好走。刚开始,公司只能磨面粉、压面条,生产多靠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缺乏竞争力。我外出考察学习了一圈,回来后决定重新投资700多万元引进设备,彻底升级改造生产线。现在,整个生产过程70%以上实现自动化,小麦从入库到包装成产品,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
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公司在密闭车间安装了新风系统,避免自然通风带来的蚊虫和扬尘污染。冬天,村里的气温最低能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我们又增设了地暖,使车间温度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从而保证面条筋道的口感。
创业若想成功,除了产品质量过关,还要受到市场认可。在省内,我们推动产品进商超、入粮油市场。在省外,我们转变思路,逛展会、开面馆,马不停蹄地谈合作、找项目,慢慢打开销售局面。目前,我们每年能卖出近20万箱长寿面。
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让我们回馈村民的底气更足。近些年,我们与周边农户累计签订了5200亩的订单种植合同,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集面粉、面条、麦片、胡麻油为一体的生产园区,吸纳40余名村民参与进来,实现家门口务工,人均年收入突破4万元。在政府帮助下,我们还去农科院学习、到高校培训,利用项目帮扶资金,持续丰富产品种类。如今,公司研发的40多款新产品陆续上市,广受市场青睐。
8年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的是:农村发展空间广阔、大有可为,我会坚定留下来,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现在除了我,公司还有两名大学生,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未来,我们计划推出一些方便食品,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产业,拓宽乡亲们的增收渠道。
(作者为兰州麦粒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本报记者赵帅杰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9日 第 05 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