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丨“改革先锋”胡福明:一生走在思索路上
1月6日上午,一场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殡仪馆博爱厅举行。4天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代表人物胡福明先生病逝,享年87岁。
胡福明生前曾任政协江苏省第七届、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而观其一生,终身未改学者本色。从1962年到1982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从教的20年为他积累了厚实的人生营养。
“这位一生走在思索路上的时代老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向前,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先生千古!”南京大学通过微信向胡福明致敬。
理论界的一声“春雷”
5年前,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胡福明在媒体的报道中回忆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出炉的始末。
1962年,时年27岁的胡福明进入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1977年8月,他从南京大学南门的邮局向《光明日报》寄出了一篇稿子,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初稿。
“我为什么要写这个文章呢?那时候所谓的‘天才论’‘顶峰论’仍然是理论界的指导思想。”胡福明当时认为,中国面临历史的伟大转折,不能再以阶级斗争为纲,不能再受“两个凡是”的禁锢,“我觉得要从思想上批判和否定这种理论。”于是,1976至1977年,胡福明在南京大学学报上连续发表4篇文章。
寄给《光明日报》的那篇稿子也经过反复修改,于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头版以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刊发,题目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胡福明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当日上午10时26分,百名“改革先锋”名单宣读过半时,人民大会堂里,镜头对准了满头银发的胡福明,他微笑着向大家摆手致意。
南京大学官网当时刊发评论:胡福明教授以共产党员的巨大勇气和知识分子的强烈担当,勇开思想先河,勇立时代潮头,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作为文章主要起草人,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理论界炸响一声“春雷”。
做纯粹的知识分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给胡福明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1982年11月,胡福明得知,经省委研究,决定调他到省委宣传部担任副部长。
1984年12月,胡福明获任江苏省委常委,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党校校长兼省行政学院党委书记、省社科联主席、省社科院院长。1995年2月任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省社科院院长,1997年7月任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2001年夏,胡福明正式退休。
书生从政后的胡福明,没有完全放下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南京大学的重要活动,只要向他发出邀请的,他几乎都会前来。胡福明也持续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进展,陆续写出了《苏南乡村企业的崛起》《苏南现代化》等著作。
改革开放之初,苏南地区发展得很好,胡福明在江苏省社科院组织了苏南现代化课题组,对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有水平和发展经验,作出系统的调查和评估。胡福明认为,一个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然不可能单独发展,仅是全国的一部分,只能在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范围内展开。但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可能先行一步。研究苏南率先现代化,对于探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起探路作用很有意义。
胡福明曾经坦言,希望待在大学校园做学问,做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2020年10月18日,南京大学哲学系百年系庆的大会上,胡福明被颁发了最高贡献奖。他当时感慨,“我要和大家讲心里话。哲学在我看来,学校是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地方;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哲学的根本使命,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
“真国士也,一纸清明留风骨。其先生乎!十分贵重是精神。”1月2日,胡福明病逝后,南京大学教授杜骏飞为他敬书挽联。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