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博览

从“硬联通”、“软联通”到“心联通”(共建“一带一路”·“小而美”惠民生)

邹 松 管克江 李 强 发布时间:2023-07-25 08:47:0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中国援毛里塔尼亚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工作人员操作机械收割紫花苜蓿。

  张美欧摄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新爱尔兰省省会卡维恩市,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卡维恩体育场是当地首座现代化体育场。

  吴 彪摄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荃银高科的水稻专家在多哥示范田现场,为当地农民讲解水稻抽穗扬花期的关键技术和田间管理要点。

  王家保摄

  当地居民在安哥拉库内内省抗旱项目建设的饮水点取水。

  寇福新摄

  鸟瞰沙特阿拉伯吉赞经济城白石公园。

  塔希尔摄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既要有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也要有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当前,一批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小而美”项目正成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造福共建国家人民。这些融入普通民众生活的项目表明,共建“一带一路”不是空谈,而是民众生活中的水和电、路和桥,是学校和医院,是增加的收入、改善的生活条件和值得期待的明天。这些项目拉近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众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有了水,我们的生活更好了”

  天刚蒙蒙亮,安哥拉库内内省东本杜拉镇村民佩德罗就早早起床,赶着自家的15头牛和40只羊,一路吆喝着,向离家200米外的饮水点走去。

  库内内省位于安哥拉南部,全年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民众曾饱受干旱之苦。东本杜拉镇的村民以往要跑到10公里外的天然集水坑里取生活用水,那里的水主要是雨水,水质差,水里还有寄生虫。2022年4月,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的库内内省抗旱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满足了当地民众生活需求,为久旱的库内内省建成了一条民生之渠。

  抗旱项目包括9个5万立方米的集水池、30个牲畜饮水点和一条长48.71公里的水渠,解决了项目沿线25万人口、40万头牛羊的饮水问题。“有了水,我们的生活更好了,养牛养羊的用水也更方便了。明年我准备再多养20头牛!”说起未来的生活,佩德罗的心中充满希望。

  水泵轰鸣,源源不断的清水从水渠流向农田。在为当地村民提供清洁饮用水的同时,抗旱项目还为约5000公顷的农田灌溉提供保障,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村民丹尼尔的家就在项目3号集水池附近,这一地区以往旱灾严重,地里庄稼收成不好,村民们日子过得很艰难。抗旱项目完工后,丹尼尔成为最早受益的村民之一。“我家的地里种了玉米、高粱、西红柿、洋葱……不仅够自己家吃的,还可以把多余的粮食和蔬菜拿去集市上卖。日子越来越好,我也胖了不少。”丹尼尔笑着说,他再也不用为缺水灌溉发愁了。

  “抗旱项目建成以来,民众的生活幸福多了。”安哥拉时任副总统博尔尼托在考察项目时表示,项目为安哥拉南部抗旱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促进了南部干旱地区农牧业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

  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在参观该项目时表示,这一项目为联合国和安哥拉政府正在合作的农牧业项目打下坚实基础,希望把这一合作模式向世界其他缺水国家和地区推广。

  “孩子们每次来都玩得很开心”

  走在沙特阿拉伯吉赞经济城白石公园里的步行道上,身边一侧是碧波万顷的红海,另一侧是繁茂的椰枣树和青青绿地。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

  吉赞经济城是沙特“2030愿景”重点建设的经济城之一。白石公园位于城市西北侧,沿红海海岸铺展开来,总长度约1.7千米,宽约130米,包含沙滩、滨海道路、运动场、游乐场等。如今,这里已成为附近居民的休闲娱乐胜地,也是沙特西南地区面积最大、设施最齐全的休闲公园。

  白石公园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中方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克服多重困难,优质履约,得到了业主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中国港湾中东区域管理中心总经理兼沙特吉赞项目群负责人杨志远介绍,白石公园作为综合性滨海市政开发项目,涉及景观工程、建筑结构、土方道路、设备安装、电力系统等多个领域。“以灌溉系统为例,考虑到当地水资源紧缺的情况,项目团队秉持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采用二级灌溉技术,为公园设计了自动灌溉系统,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施工完成后,公园内椰林婆娑、水清沙白,来此休闲的民众越来越多。”杨志远说。

  正在海边散步的居民阿卜杜拉从小就在当地生活。他在与记者交流中提到,红海沿岸风景独特,但吉赞经济城周边的休闲设施一直不完善。中企承建的白石公园拓展了民众的休闲空间。“公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健身设施,也有专门为儿童建造的小型游乐园,孩子们每次来都玩得很开心。”阿卜杜拉说。

  作为吉赞经济城建设的一部分,白石公园是中沙合作共创美好未来的生动实践。沙特籍员工塔希尔·哈马德2013年入职中国港湾公司,从事商务工作。10年来,他参与了吉赞商业港、取排水等建设项目,见证了吉赞经济城规模不断扩大,设施日益完善。“建设过程中,沙中两国建设者齐心协力,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重要项目。如今,中沙吉赞产业集聚区正稳步发展,为改善当地经济民生作出贡献。作为吉赞人,我为沙中合作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哈马德说。

  “中国企业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

  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西郊的一座白色厂房内,生产线马力全开。经过自动化加工流程,一双双医用手套离开流水线,走向千家万户。

  一双双手套看似平常,却承载着中乌两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真挚情谊。2020年3月,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乌兹别克斯坦防疫物资非常紧缺,该国药品和医疗用品生产领域龙头企业Dentafill公司为寻找合作伙伴生产医用手套而发愁。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旗下的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得知此事后主动接洽,帮助其对接一家马来西亚公司,成功引进了医用手套生产线。

  随后,通用技术中国医药在疫情期间运力紧张的情况下,通过海运和中亚班列,分4批完成了27个集装箱的设备转运,帮助Dentafill公司安装了一条医用手套生产线,设计日产可达30余万双。手套生产线车间负责人谢尔佐德对中国企业的效率赞不绝口,“在中方人员的帮助下,工厂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安装工作,这条手套生产线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在乌兹别克斯坦位居前列。”

  从原料工艺到生产技术,从质量管控到出厂配送,中乌两国企业在手套工厂实现全链条合作,确保在每一个生产环节做到最好。生产线上,谢尔佐德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忙碌着。他曾在外地工作,听说手套生产线投产后,他很快应聘到工厂上班。“这里的工作环境非常好,生产线也非常先进,能学到很多技术。更加重要的是,现在我在家门口工作,能够更好地照顾家庭。感谢中国企业给我们的支持和帮助。”谢尔佐德说。

  随着大量医用手套投入使用,疫情期间当地医用手套供应紧张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如今,中乌双方企业正探讨加强健康领域产品本地化生产,以促进当地提升工业配套水平,并辐射周边中亚国家。“中国企业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我们在危难之际找到了真诚的合作伙伴,获得了无条件的支持与帮助,真的非常感谢!”Dentafill公司首席执行官萨科尔·伊森巴耶夫感慨地说。

  (姜钧悦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