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博览

“人权”不是干涉他国内政或推行单边霸权的借口

胡文利 发布时间:2023-06-22 14:54: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第一个目标就是消除全世界范围内一切形式的贫困。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兼报告员阿斯兰·阿巴希泽高度肯定中国对世界人权事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作为国际法专家,他特别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强调,任何主权国家都是平等的,国际法应建立在共同协商的原则之上,以包括“人权”在内的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或推行单边霸权,都是不可接受的。

  2021年2月,中国宣布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消除了贫困,比联合国设定的日期提前了10年。阿巴希泽说,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脱贫不仅是中国的成就,而且是对全球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在他看来,这一目标的实现证明,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一个理念,更是一项行动宣言。消除贫困就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如何实现自身理念的过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标志着中华民族与贫困的长期斗争的终结。”

  在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让人民成为人权事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促进者和受益者。阿巴希泽指出,中国的人权理念,与1986年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中的理念不谋而合。宣言明确提出,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要以人为本,确保人人自由、积极而有意义地参与。

  近年来,美国经常以“人权”为由,在涉疆、涉藏、涉港等问题上对中国横加指责。2021年,美国政府通过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禁止新疆产品进口;2022年12月,美国借口所谓“西藏人权”问题,非法制裁中方官员;2023年3月,美国务院又发表所谓“2022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抹黑香港人权法治状况。

  在阿巴希泽看来,这些指控完全站不住脚。他列举了一串数字:2016年至2020年,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贵州、云南、青海3个多民族省份累计减少1500多万贫困人口,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这些统计数据有助于我们评估中国人权的真实状况。你可以不喜欢中国,但你不能否定中国的成就。”

  阿巴希泽进一步指出,每个国家的政府都有改善人民福祉的义务,但选择什么方式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各国国情不一样,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也不尽相同。民主并不等于席位政治,中国民主是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民主,它植根于5000年的中华文明之中。一些国家企图以所谓‘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之名,将世界一分为二,这是一种双重标准。如果它们想跟中国合作,就应该认可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尊重中国的平等、独立、文化和传统。”

  美国还以“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由抨击中国,给中国贴上“规则的破坏者”“秩序的颠覆者”等等标签,拼凑“奥库斯联盟”(AUKUS)、“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各种“小圈子”,在国际社会挑起所谓“意识形态”对抗。

  “什么是国际法的规则?国际法规则的本质是建立在国际协议基础之上的合作框架,是各国共同同意的结果。国际人权体系的基础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而非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家法’、‘帮规’。”阿巴希泽指出,在国际关系中推行单边主义才是独裁行为,这不符合国际法的原则,“实施这种行为的不是中国”。相反,日本在美国的默许下准备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才是“违反现行所有国际法的行为”。

  阿巴希泽用“结婚登记”来比喻国际法缔结:“办理结婚手续之前,婚姻登记员会问,‘你是否愿意结婚?’只有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婚姻才能生效。结婚完全是出于个人意志,没人能强迫你签字,一旦签了字,就意味着你应该履行(婚姻义务)。”他说,国际社会由一个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组成,平等是国家之间唯一相处原则,没有哪个国家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只有通过国际法才能实现国家间的合作,“这既是国际法的‘软弱’之处,也是它的力量来源。维护国际法既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各个国家的努力。”

  阿巴希泽还注意到,亚洲地区近来的安全局势也令人担忧,北约正在将自己的活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亚洲甚至全世界。一段时间以来,美日韩以朝鲜半岛问题为由,不断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合作。2022年5月,韩国加入北约合作网络防御中心,成为首个加入该机构的亚洲国家。同年11月,日本正式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

  “从一战到二战,间隔不过20年,而战争的伤害却是无穷的。二战期间,仅中国就至少有3500万人丧生。不幸的是,如今国际形势再度恶化,不排除战争再次爆发的可能性。”阿巴希泽说,“诚然,所有的战争都将以和平为终点,但我们应该努力通过和平发展来实现繁荣。这需要改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抵抗霸权主义,努力建立更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