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杨邦德:重庆白鹤梁题刻为何要与埃及尼罗尺石刻联合申遗?
白鹤梁题刻为何选择与埃及尼罗尺石刻联合申遗?千年水文监测历史对当今世界应对水文灾害有何借鉴意义?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杨邦德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中新社记者:杨馆长,您好!同样作为世界上研究古代水文的遗址,涪陵白鹤梁题刻和埃及尼罗尺石刻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请您介绍一下。
杨邦德:先说白鹤梁,它是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古时候常有白鹤群集梁上,所以老百姓称之为白鹤梁。梁上现有题刻165段、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其中具有水文科学价值的题刻有108段,记载了自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以来,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位资料,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而古埃及时代的尼罗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水位观测的流域之一。尼罗河水位观测,它的历史超过了5000年,记载下来的有1300多年的数据。早在公元前,埃及神庙的祭司们发明了一种水位测量标尺,作为测量尼罗河水位的工具,后来就被称之为“尼罗尺”,可以通过水位与作物的收获关系来确定税收额度。
中新社记者:埃及跟中国相距这么远,为什么两者要选择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杨邦德:中国和埃及目前留存有最古老的水位观测实物,都位于世界的大河上,都是水文遗存设施,反映的是亚洲、非洲两种不同的农业文明与江河水资源的密切关系。白鹤梁题刻和尼罗尺有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目前,中埃联合申遗的提议也已起步,白鹤梁正在建立与埃及民间和官方联合申遗的工作机制。
中新社记者:白鹤梁题刻,您觉得它有什么样的重要性?中国又进行了怎样的保护,让它能够在水下“越千年”?这给世界其它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怎样的借鉴?
杨邦德:白鹤梁题刻还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囊括了唐宋以来各派书家遗墨,字体有篆、隶、行、楷、草,书体风格有颜、柳、欧、苏,所以白鹤梁它是中国书法艺术、石刻艺术的瑰宝。
早在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会议上,首次将白鹤梁题刻推向了世界,引起相关领域专家的极大关注。此后三峡工程蓄水,白鹤梁将永沉江底,如何保护题刻成为专家们论证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多种保护方案中,最终选择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先生提出的“无压容器”原理方案。该方案是在白鹤梁原址上修建一座巨大的无压容器,并在容器内注满过滤后的长江水,使容器内部的水压与外部的长江水压达到相对平衡。容器采用先进的设备及技术对长江水进行沉淀、活性炭去淤等等,以减少江水对题刻文字的侵蚀。容器内沿白鹤梁体建了一条耐压通道,观众可在通道观测窗口近距离地观赏水下题刻。
当前,全球对水下文化遗产更加重视,埃及、希腊、墨西哥都在规划建设水下博物馆。白鹤梁水下遗产的保护利用经验,为世界打开了新的视角。
中新社记者:白鹤梁的水文监测历史对当今世界应对水文灾害、强化可持续发展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杨邦德:翻开整部人类历史,重大气候灾害事件都会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白鹤梁记录的水文资料是古人在长期观察中的经验认识,暗合气候、水文、农业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与科学规律,是对三峡地区降水周期与长江水位变化的规律总结。这些记录为研究古代三峡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至今仍可对社会的气候变化、水环境问题提供参照。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