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25万份遗嘱分析:三十余岁立遗嘱人数占三成
【解说】3月21日,《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正式发布,对25万份遗嘱进行大数据分析。本次白皮书首次公布了中青年人群遗嘱、涉虚拟财产遗嘱等一批广受关注的遗嘱情况。
【同期】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 陈凯
今年发布的《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十年来,立遗嘱人的平均年龄已经从70多岁下降到60多岁,总共下降了10多岁。这个趋势说明遗嘱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大家对遗嘱不再忌讳,说明人们越来越理性,对于接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和工具越来越豁达。
【现场】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 陈凯
60周岁以下立遗嘱目前有一万多份,其中女性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处理财产的类型 98%为不动产,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
今年我们特殊地把未婚不婚者订立遗嘱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总量上来看,2017年有100多位未婚不婚者订立遗嘱,截至目前一共有1300多份。未婚不婚者77%是女性,大学以上的文化程度占比比较高,企业高管和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一半以上。这里面值得关注的是有1.72%留给子女(遗产),这说明未婚不婚人群中有1.72%为了照顾子女(立遗嘱),说明非婚生子女的情况客观存在。
【解说】从2017年开始,60岁以下立遗嘱的人数逐年上升,截至2022年,60岁以下订立遗嘱的人群中,30—39岁年龄段人数的比例为29.74%,占比近三成,遗嘱正在被更多的“80后”“90后”所关注。
【同期】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 陈凯
“80后”主要是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各种各样的家庭关系,所以他们要提前做好遗产的安排,“80后”的人立遗嘱,主要财产是房产。而“90后”和“00后”立遗嘱的原因就多种多样了,他们的财产虚拟财产占大多数,他们会比较在意比如自己的游戏账号或者自己的游戏装备。
【解说】《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指出,在立遗嘱的人群中,最年轻的是一位17岁的网络写手,这位写手在遗嘱中将自己作品的著作权留给了家人。
【同期】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 陈凯
这位网络写手17岁,他已经写了不少的网络的作品,而且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按照法律规定,18岁以下,16岁以上,如果已经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自己的生活来源,那么这个时候他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可以写遗嘱。
对他来讲,最主要的财产就是网络作品的著作权。网络作品著作权现在虽然给他带来的收入并不多,可能每个月也就一两千块钱,但是未来充满各种想象力,也许可能会出版书籍,也许可能会拍摄成影视作品,这个价值就非常大了。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刘新熙
如果立遗嘱以后发生情况变化,你可以修改,法律以后面立的遗嘱为主,即使是情况发生变化,不影响将财产转移给谁的真正意愿的实现。现在年轻人的个人财产也越来越多了,预先设立遗嘱,预先将自己身后的财产做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安排,事实上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
【解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民众不再把立遗嘱看成是人生终点要做的事,而是把立遗嘱当成一种提前规避风险的人生规划。
【同期】北京民众 王足妹
我一跟家里一说遗嘱,可能他们都觉得是不是年龄大的时候再安排,说太忌讳了。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未来的风险谁都不知道,我希望能够在我能够自己安排的情况下,提前去规避我的一些风险,让我未来的这份责任能够尽到。
【同期】北京民众 徐楠
我的(遗嘱)受益人是我的爸爸妈妈,如果我一旦走在前面的话,那我爸爸妈妈可能因为要继承我的财产,让他们老人家老胳膊老腿的要到处去跑,我是不忍心这么做,希望他们顺利地得到我的财产,也是我作为儿子的一点心意。
【同期】北京民众 甄香兰
其实你把它想成是一种比如我个人会给家人或爱的人的幸福留言,其实你就不会把它往不吉利或者忌讳的地方想了,我把我的心愿包括我的财富传给我最想给的人,我觉得这个是挺好的安排。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