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掉入“精致穷”陷阱
关末
这两天,“精致穷”再上热搜,引发网友对消费观念的讨论。针对部分年轻人“收入有限、消费超前”,有人认为,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也有人批判,“精致穷”正在摧毁新一代。
究竟何为精致、何为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社会不断发展,选择越发多元,差不多功能的商品设计形形色色、品牌五花八门、质量有高有低。正所谓各花入各眼,愿意为自己偏好或认可的东西埋单,也是大家生活水平上升、消费能力提高的表现。当然,绝大部分年轻人步入社会时间不长,财富积累相对有限,但只要自食其力,又在能力范围内,同样有权追求品质消费。
但消费自由不是鼓励透支,为爱好埋单不是被牵着鼻子走。不知何时起,购物价码成了彰显趣味审美的风向标,甚至还牵扯上了社交阶层、职场尊严。很多人为了寻求虚无缥缈的“档次”或“认同”,勒紧腰带也要买买买。为了帆布袋子上的奢侈品logo,不惜大排长队去“买书”;哪怕所在城市没那么寒冷,也执着于置办顶级羽绒服……加之多如牛毛的网贷平台、分期付款等“无痛支付”诱惑,令许多人在不知不觉间被掏漏了钱包。
无节制的超前消费,能带来多久愉悦,又真的与“精致”有关吗?朋友圈里的点赞,可以抵消寅吃卯粮的负债痛感吗?《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中提到,“本来是市场选择了他们,并把他们培养成消费者,剥夺了他们不受诱惑的自由,但每次来到市场,消费者都觉得自己在掌控一切。”超前消费看似是享受当下,可很多时候都是被人“狠狠拿捏”了。放眼互联网上,制造焦虑的商业广告无孔不入,各路“网红”为引流狂晒亦真亦假的奢侈生活,一时间,仿佛理性克制就是“不爱自己”,踮着脚“买买买”才能与同龄人“坐在一起喝咖啡”。可坠入一个个“假精致”陷阱后,最终可能面对的是更加一地鸡毛的生活。
过什么样的生活理当由自己定义,而非陷入他人制造的牢笼。当内心足够强大,不为取悦而装扮,不被裹挟而选择,自内而外散发的气质远比物质堆出来的“精致”更美好。(北京日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