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数字技术领域专利储备最高增速56.6%

发布时间:2023-07-21 09:56:00来源: 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张维

  一年时间已过半,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年中答卷日前交出。

  “主要知识产权指标运行平稳,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对2023年上半年成绩的总体评价。

  一系列数据支撑了这一说法:专利方面,上半年共授权发明专利43.3万件,实用新型专利110.4万件,外观设计专利34.4万件。截至6月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56.8万件,同比增长16.9%。

  商标方面,上半年共注册商标201.8万件。完成商标异议案件审查8.7万件,完成各类商标评审案件审理18.2万件。收到国内申请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3024件。截至6月底,我国有效注册商标量达4423.5万件,同比增长9.1%。

  地理标志方面,上半年共批准保护地理标志产品3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97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3509家。截至6月底,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8个,累计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173件,累计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超2.5万家。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方面,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共发证4861件。截至6月底,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6.6万件。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上半年,全国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共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2.1万件,指导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受理纠纷调解5万件。

  知识产权运用方面,上半年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2676.6亿元,同比增长64.6%。今年1至5月,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1577.8亿元,同比增长5.8%。

  拥有专利创新型企业增长快

  知识产权在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2023年上半年继续凸显。

  国内专利商标拥有量稳步提升。截至6月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68.3万件,同比增长20.4%,其中,维持超过10年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5.9万件,占比15.2%,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国内注册商标有效量为4217.7万件,同比增长9.4%,呈稳步增长态势。

  拥有专利的创新型企业数量增长较快。截至6月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38.5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6万家,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60.5万件,占国内总量的七成以上,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180.4万件,同比增长23.3%,高于国内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

  数字技术领域专利储备进一步加强。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统计,截至6月底,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排前三位的技术领域为,计算机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基础通信程序,分别同比增长56.6%、38.2%和26.0%,增速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20.4%,为我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申请人向外知识产权申请更加活跃。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国内申请人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3.3万件,同比增长7.1%,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3024件,同比增长12.0%。自2022年5月加入海牙协定以来,我国申请人月均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超过150件,位居全球前列。

  我国知识产权进出口规模保持稳健增长。今年1月至5月,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口额为1208亿元,出口额为369.8亿元,进出口额均实现增长,知识产权贸易表现出较强韧性。

  核心产业专利创新蓬勃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创新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为160.0万件,其中国内127.3万件,国内与国外在华专利数量总体呈现“八二分”的格局。

  “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增长迅速。”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说。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达18.1%,是同期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年均增速的1.5倍。其中,2022年授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33.5万件,同比增长17.5%。

  国内企业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势头可谓非常强劲。截至2022年底,国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拥有量占比为70.9%。“利用国内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本土创新力量崛起,国内头部企业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葛树说。

  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诸多创新力量中,东部地区的优势尤为明显。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占国内总量的71.3%,呈现“三强鼎立”的态势,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更多外企来华开展数字经济专利布局。截至2022年底,95个国家(地区)在华拥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32.7万件,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所占比重达62.7%。国外企业在半导体、通信系统设备和光电子器件等重点产业强化专利布局,这也意味着我国企业在相关领域需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关键数字技术专利的统计监测工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服务支撑。”葛树说。

  给予企业创新更多的扶持,离不开资金要素。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纾困赋能的重要手段,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2022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4868.8亿元,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增幅。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介绍,今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从强化业务指导、提升评估能力、优化服务举措等多方面着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上半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到2676.6亿元,同比增长64.6%,质押项目1.6万笔,同比增长56.9%。其中,质押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性专利商标质押项目占比72.5%,惠及中小微企业1.1万家,同比增长54.4%,普惠范围进一步扩大。

  打击商标恶意注册24.9万件

  2023年上半年的显著成绩,还体现在针对商标领域中恶意注册和囤积行为的严厉打击上。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至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打击商标恶意注册24.9万件,其中商标注册申请、异议等授权环节不予授权19.2万件,占比77.1%;注册商标的无效宣告等确权环节不予确权5.6万件,占比22.5%。同时,上述案件中,申请人慑于法律和政策威严主动终止违法违规行为,撤回申请、注销商标等共20.4万件,占比81.9%。

  “今年6月以来,我们针对申请具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商标,恶意申请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社会公众关注热点、网络热词、名人姓名商标等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胡文辉说。

  比如,对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和成都大运会等重大赛事活动开展预警布局。根据社会热点和舆情关注,及时更新商标注册敏感词库,对316件重大不良影响商标予以处置。

  “抢注并不意味着当然取得注册。”胡文辉说,国家知识产权局针对商标抢注行为进行精准打击,对侵犯他人在先权利抢注的商标申请,依法作出驳回决定,稳定合法经营者的合理预期。同时,有力打击商标恶意囤积,各业务环节共打击恶意囤积商标2220件,不予核准恶意囤积商标转让173件。

  限制滥用商标法律程序,共打击以欺骗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商标439件,对212件恶意制造同日申请的商标注册申请予以处置。针对恶意撤三、恶意异议、恶意复审、恶意无效等开展规制措施研究。

  同时,加大商标代理监管力度,向市场监管总局转送商标代理违法违规商标申请36件,加快建立完善商标代理信用档案、商标代理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及指标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以专项整治为抓手,持续释放从严治理的强烈信号,推动商标注册秩序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入,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支撑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能力。”胡文辉说。(来源:法治日报)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