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国内

坚持民生导向,让民众“住有所得”

发布时间:2022-03-10 11:02:00来源: 新京报

  坚持民生导向,让民众“住有所得”

  我看两会

  要始终助力“人”的发展,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助力民众“住有所得”,让民众对市场有稳定的预期、坚定的信心,这是一个行业实现良好发展的最大前提。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市场定调,要求要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近年来,从民间舆论场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都对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予以较高期待。而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强调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这种积极回应民意的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市场和行业的期待。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和行业如何始终坚持民生导向,助力民众“住有所得”,是需要严肃、深入思考的问题。首先就是要做国家“房住不炒”政策及各地调控政策的坚定支持者、维护者和践行者,以符合市场规律的积极作为,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多元的房源供给。

  据贝壳找房董事长兼CEO彭永东观察,随着供需平衡和房价长期相对稳定,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重心会由“房”转向“人”,由“交易”转向“服务”,消费者的需求也会由“买到房”转向“住得好”。

  这样的判断不仅符合房地产行业发展方向,也适应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民众消费提质升级的需求。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新房、二手房和以家装家居为代表的后市场的同步叠加高速发展,需求高度联动。在这样的态势下,市场依旧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性,人们不再满足于“买到房”,而是要求“住得更好”,更加看重房子对“家”的意义。

  可以说,某种意义上,刚需之外,民众对于房子的消费也有了文化层面上的需求,对“家”“有一个小窝”等意义的追寻,让很多人对房子的需求更为多元,这一点在一些年轻人身上更为凸显。也因此,面对这样的态势,市场和行业如何转变思维,便是接下来要探索的事情。

  当前,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的存量,但由于市场交易机制成本依旧较高等因素,市场与消费者之间依旧存在较大的鸿沟。这些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于市场的预期。这就要求市场和行业企业在接下来要有所作为。

  除了要始终坚持“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政策要求外,市场和行业还要始终致力于让房地产市场交易、存量等相关信息更为公开、透明,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在这方面,要始终坚持民生导向,加大市场调研,积极利用新技术,努力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转变思维观念,不能局限于陈旧的视角。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要明晰的是,无论是国家出台规范房地产市场的相关举措,还是互联网房地产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服务民生,让“住有所居”的愿景得以更好、更快地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平台的优势,是帮助消费者找到合适房源,完善交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进而在“住”的领域更好地服务民生发展。

  这就需要行业企业发挥更多元的价值。比如,贝壳坚持对行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效率和体验,在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层面贡献力量,也使企业得以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围绕“更美好的居住”这一使命,为“一体两翼”战略制定落地方案,为中国家庭提供一站式品质居住服务,探索价格实惠、可持续的长期租赁供给模式,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贝壳的这些创新和探索,正是行业企业服务民生的具体体现。

  说到底,房地产行业未来如何发展,除了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动态调整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之外,根本上还是取决于“人”。这就要求,房地产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助力“人”的发展,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助力民众“住有所得”,让民众对市场有稳定的预期、坚定的信心,这是一个行业实现良好发展的最大前提。

  □亓拾遗(媒体人)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