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包河区多措并举赋能基础教育改革 靶向引才育才 为年轻教师定制成长方案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系统2023年新入职了5名博士,其中,生物物理学毕业的丁双双主动要求留在小学工作,这一举动让很多人不太理解。
“教体局开始希望我教初中物理,后来还是尊重了我的个人选择。”丁双双现为合肥师范附小的一名科学教师,她曾在北京做了两年农业相关的科普教育,并且喜欢孩子。在她看来,如果在教育生涯中能够点燃孩子们的科学梦想,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入职以来,丁双双迅速参与到校内科学、信息等学科的精品课程开发中。“我的研究方向一直与农业有关,现在学校开辟无土栽培基地,正好可以开发植物生长、植物种植等方面的课程,带着学生一起体验蔬菜无土种植、营养液配制等操作,这也是劳动教育。”她感慨道,有了这块“地”,现在能干的事情太多了!
近年来,博士、硕士毕业生“下沉”中小学已不是新鲜事儿。如何减少高层次人才流失率,让他们留下来、沉下来,发挥重要作用,却是一个新课题。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合肥市包河区以学促干、以干践行,聚焦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同步探索靶向引才、靶向育才,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成长方案,为基础教育改革赋新能。
靶向引才 优化师资结构
合肥市包河区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经济实力位居长三角城区“第一方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人口加速集聚,生源不断扩增,教师缺口日渐凸显。
针对科学、心理健康等专业教师缺乏的情况,2023年以来,包河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教体局等多部门联动,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35场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共计317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入职当地中小学,其中博士5人、硕士270人。这是近年来该区教育系统人才引进的一次“大手笔”。
“这批校招的高学历教师没有统统放到‘名校’去,我们充分考虑到教育资源均衡和各校的实际需求,同时兼顾他们的个人意愿和自身的职业发展,再精准地匹配下去。”包河区教体局人事科的工作人员说。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范俊楠本、硕均就读特殊教育专业,和她同期入职包河区特教学校的,还有同专业的两名硕士。对于这所成立仅一个学期、之前包括校长在内仅有5名教师的特教学校来说,3名硕士的加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张问题。
新教师不但承担起日常教学任务,还开展起康复保健、肢体功能恢复等服务。3名年轻人指导的学生第一次代表学校登上区里文艺汇演的舞台,这让全校师生分外激动。
立足长远,量身定制培养方案
入职后的前3年是教师成长关键期。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包河区教体局成立组织机构,划拨专项经费,按照“一人一案、五人一组、项目引领、专人负责”的思路推进实施新任教师培养提升工程。
由于这批新进的高学历人才中,相当一部分是非师范毕业生,补齐他们教育教学的基本功,至关重要。区里实施了校内外“双导师”制,联动市区两级96个教育名师工作室资源,为每名新进教师选配1名工作室导师和1名本校导师,并建立教师个人业务成长档案,“量身定制”培养方案。
马小玉现在是合肥师范附属第二小学的语文教师,尽管硕士学的是中文,但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还是让她有些“手忙脚乱”,第一次公开课因时间没有控制好,没完成教学任务。导师许磊磊帮她复盘教学过程、控制课堂节奏,并一遍遍鼓励她,让她减少了焦虑,信心大增。
现在,学校还为马小玉和其他11名同事组建了新教师成长营,绘制了“新教师培养图谱”,结成学习共同体,专注创新授课模式、系统性学习等,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在成长营的微信群里,他们每天上传训练作业和读书心得,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
合肥市阳光中学校长汪昌兵是新入职教师魏琴的导师。作为校长,汪昌兵现在不仅要开展日常课堂教学,还要承担“带一批新人”的任务。
“回归一线教学后,我们也更有底气带出新人了。”从教40多年的汪昌兵坦言,现在即便是在外地举办的教研论坛,只要有机会他都会争取参加,“只有自己不断充电,才能带好新人”。
在汪昌兵的动员下,魏琴还参与了校团委的工作。在熟悉教学的同时,这批新进教师中有不少人开始在学校各部门历练。2023年12月,包河区出台了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方案,旨在加强教育人才的“双能力”建设,着力培养年轻后备干部。
“事实上,教育管理与教学科研一样重要,不能先教书,后学管理。参与学校管理部门工作,不仅提升协调组织能力,还能树立教育全局意识,加深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汪昌兵说,“今后,他们也要陆续走上教育管理岗位,当然要提前培养。”
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助推教育均衡
“这些高学历教师的加入,也激活了原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意识,他们融合共生,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校长孙朝莲介绍,学校近期梳理了家校共育、学科融合等20多个课题,面向全体教师公开“招标”。
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立6-8人的新、老教师联盟成长共同体,申报项目开展研究,探索解决策略、基本操作等,并向全校全面展示,由此促进新老教师“抱团”发展。
校内师资融合发展的同时,优质教育资源开始发挥辐射效应,带动各校区相关学科的均衡发展。
生物物理专业博士余传娣现为合肥市阳光中学的物理教师,同时也是总校科技总辅导员,负责制订学校各个校区的科技创新课程主题,每学期定期前往授课。
入职以来,她发挥专业优势,寻找中学生贴近生活的科技兴趣点,借助实验器材、动画片、纪录片等,开展科学实验和科普教育。前不久,她指导的四川路校区的学生作品获得了区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该校区实现了获奖零的突破。
高学历人才的相继到来,也让原有的教师意识到不断学习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近期,区教体局要求各校落实政策支持,合理安排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的教师的工作,学校要支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据最新统计,目前全区中小学教师中,有32人申报攻读教育硕士、博士。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大人才观,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及时掌握人才需求,跟踪做好人才服务。对于不适宜做教师的人才,也会及时沟通调整岗位。总之,让人才来了就不想走,留在包河、扎根合肥。”合肥市包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