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策略创新推进新课标落地
作者:张冲(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课堂教学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主阵地主渠道,课堂教学也离不开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为进一步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凸显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方式变革的根本在于学习方式变革,真正有效的教学方式一定是突出“学生中心”,即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聚焦学生的“学”。因此,围绕新课改理念梳理教育学、脑科学、学习科学和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相关前沿成果,有助于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实证依据和教学策略。
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生态课堂是为实现师生持续发展,在生态理念指导下建立的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的课堂形态。
研究者认为,生态课堂的实践框架由确立教学目标、筛选关键要素、优化教学结构、促进过程共生与强化反馈调节五大环节构成,由此生成相应的教学策略。一是确立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协同确立教学目标,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将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方式、重难点、学情等,珍视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性和生命发展的多样性,形成基础性、发展性和特色性目标的差异性目标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二是筛选关键要素。教师要分析影响本节课目标达成的最大障碍,寻找有益于突破障碍的各种要素,其中作用力最大的就是本节课的关键要素。三是优化教学结构。确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要素、重要性及其作用,细化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和时间,形成课堂教学结构简图,并根据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四是促进过程共生。有效的教学过程应围绕“平衡与失衡”关系制造落差和矛盾。五是强化反馈调节。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综合考量发展起点、发展目标与未来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轻负高质”原则,兼顾成本、成效和服务价值;可通过课堂观察、讨论、提问和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合理使用奖品、奖状等外在奖励方式和赞美、表扬、肯定等内在奖励方式,给予学生积极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脑科学的教学策略
在世界多个国家开启“脑计划”背景下,教育学者凯因夫妇提出了基于脑的学习12条原理,对于新课改下的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
基于脑的学习的12条原理包括,大脑是一个并行处理器,高效的教学应该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包含多种信息通道的实施方式。大脑是具有社会性的,威胁、压力、营养条件都可能降低大脑的学习效率,愉悦、成就感等因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人类对意义的搜寻是与生俱来的,基于脑的学习倡导提供一种稳定和熟悉的学习环境,同时应满足大脑的巨大的好奇心和对新奇事物挑战的渴望。对意义的探究通过模式化而发生,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固有学习模式的基础上,逐渐促使学生形成适应常规教学的模式。情感对于模式的创建非常重要,教师应努力营造师生相互尊重和彼此接受的教学氛围,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形成良好的情感氛围。大脑同时对部分和整体进行加工,教师应该构建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教学情境,让单个的教学知识在整体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学习既包含集中注意,又包含边缘性的感知,教师应该注意将处于学习者注意焦点之外的材料组织起来,用边缘性的感知促进知识的学习。学习总是包含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过程,教师应允许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反思和元认知中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对无意识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记忆有空间记忆和机械记忆两种组织方式,学生应根据任务特点有目的地选择记忆方式。研究表明,当事实与技能嵌入丰富的空间记忆中时,记忆能达到最佳化。复杂的学习往往被挑战所促进,被威胁所抑制,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低威胁和高挑战并存的氛围,使学生大脑的学习机能达到最大化。每一个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习能够改变脑部结构,而且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学生会逐渐形成有别于他人的信息获取方式,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传授学习内容。
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
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学习科学开始从“离身”走向“具身”,更关注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强调身体对心智或认知的塑造。具身学习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学习活动有涉身性、体验性和嵌入性等特点。
根据具身学习特点,形成了以下教学策略。一是身心一致性学习策略。教师要设计与学习内容相一致的具身动作,确保学生拥有身心统一的学习体验。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右利手的被试者倾向于把积极情绪体验与右边的空间联系在一起,而左利手则相反。因此,在设计具身动作时,教师应以学习者身体和心理动作习惯为参考,把需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身体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二是注重体验的情境式学习策略。生动的情境能够唤起个体的学习体验,在不具备真实学习环境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情境式学习包括情境具身和想象具身,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来再现情境,展示实物来具化情境,组织表演来体验情境,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至于想象具身,主要要求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来建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来感受情境,激发学生情绪情感来理解情境。三是强调身心交互的虚拟式学习。教师要支持学生通过具身交互和深度体验进行学习。在虚拟现实、可穿戴技术辅助下,学生通过观察、模拟等进行角色扮演,将身体活动与认知融为一体,体验概念、知识、原理等含义,实现学习目标。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记忆、理解等基础知识学习,在课堂上主要通过师生交互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应用能力。
课堂教学要想真正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有必要转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策略。一是导学案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表征,既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深度和广度,又要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教师可基于导读问题链接到各级各类学习资源,提供立体知识体系和导航体系。二是教师根据主题提供种类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课件、资料、视频和习题、拓展任务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三是为巩固学习效果和满足学生自主诊断学习需求,教师必须布置一定量的学习任务。根据能力不同,教师可以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根据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设计考查基本知识的作业和考查问题解决策略的综合性任务。四是教师须对每一环节加强监控,以保证学习成效。教师要及时批改、反馈作业,组织小组协作方式解决难题,借助组长责任制、组内相互监督、填写个体责任任务单、组员互评等手段避免“搭便车”现象。同时还要主动收集学生研讨中的焦点、难点和疑点,精心讲解点拨、总结归纳。
基于ChatGPT的教学策略
ChatGPT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尽管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但因其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有望借此技术实现大规模的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某些较为合适的课堂,教师可以利用ChatGPT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教育方案。ChatGPT可成为学生的个人虚拟导师和研究伙伴,真正实现一生一案、一生一策。ChatGPT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工具。有学者总结了ChatGPT助力语言教学的三种方式,让其发挥写作提示生成器、阅读理解工具和词汇构建者作用,生成相应基本文本,培养学生写作、评价和推理的高级思维能力。ChatGPT还可被用于教学评价,这就促使教师思考什么样的作业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学习参与度,尽可能布置主题类、项目式、综合性强的作业,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加强多个作业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应用一些指定的材料,布置学生在完成大作业后提交心得、体会和进一步改进的反思报告,加强协同作业比例与同伴评价。
随着技术的发展,课堂正在变得更加智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除了ChatGPT,人体工程学、云计算等正在被运用于学习领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凸显学生中心、重视教与学的交互,鼓励师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助力教学实践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本文系该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课堂革命”的教育神经科学研究[GYB2021009]成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