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对未来发展支撑稳步提升
投资对未来发展支撑稳步提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3113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比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高2.2个和8.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今年上半年,重点领域投资继续加强。
——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持续显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其中铁路运输业、水利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20.5%和9.6%。上半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6.2%,其中5G、数据中心等信息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1%,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融合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4.1%。
——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制造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资金技术密集行业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4%,对制造业投资增长支撑作用明显。制造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制造等相关行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0%和38.9%。
——创新投资增势较好。以高技术产业和技术服务为代表的创新投资持续增加,对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增强。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企业技术服务需求扩大,带动相关行业投资不断增加。上半年,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1.6%和46.3%。
——新兴领域投资扩大。随着经济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相关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商务服务投资分别增长14.2%和22.2%。能源绿色转型加快,清洁电力投资增加。上半年,清洁电力投资同比增长40.5%,其中太阳能发电投资增长84.4%,风力发电投资增长16%。
“这些情况表明,尽管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投资增长有所放缓,但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对未来发展支撑稳步提升。”付凌晖说。
投资结构亮点突出
今年以来,不少地方和企业都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着力点。
平衡区域发展。北运河畔,塔吊林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在紧张建设。近三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保持每年千亿元以上的投资强度,枢纽工程预计于2025年投入使用。届时,从这里1小时可以到达雄安新区、天津等地,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积蓄产业动能。7月15日至17日,呼和浩特,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现场气氛热烈。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化工、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产业转移对接,签约项目达160个,协议总金额超4500亿元。
助力乡村振兴。今年4月,国寿美丽乡村(丹江口)产业基金顺利完成对陕西省延长县郭旗村、甘肃省高台县高崖子滩、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东三家子乡等三地的光伏产业项目投资工作,总投资规模7800万元。相关项目既能防风固沙,又能创造经济价值。中国人寿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中国人寿保险资金投资实体经济存量规模突破4.2万亿元,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加速落地。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表示,今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清洁电力投资同比增长40.5%,促发展、补短板投资增势良好。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针对近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积极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下降9.8%,降幅比去年全年不同程度收窄。
“随着经济恢复向好,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显效,房地产市场将逐步走稳。”付凌晖说,中国房地产市场正从过去的高速发展转向平稳发展,这是由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变化、市场供求关系调整决定的。未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逐步到位,房地产投资会逐步回到合理水平。
与此同时,其他领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望进一步释放。最新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1个,总投资7011亿元,投向主要集中在能源、高技术、交通、水利等行业。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说,中国是全球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需求旺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蕴含巨大市场空间。高技术产业投资以及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制造业民间投资等增速快于整体投资增速,这些结构上的亮点正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现。(王俊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