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实践中把握历史主动
【读经典 学理论】
作者:秦龙(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是习近平总书记面向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历史主动是人类在认识历史进程、遵循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主动担当使命中展现出来的主体气质和行动品格,是人类“追求着自己目的”的实践自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立足社会现实,对在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实践中如何把握历史主动作了系列阐释。重温和回顾相关论述及其实践运用,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把握历史主动、战胜艰难险阻、赢得伟大胜利具有启发意义。
以科学的实践观阐释历史发展
追溯思想史发展历程,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产生之前,人类历史发展往往被认为是先在的、被预设的,或是被理解为上帝、宗教的产物,或是被理解为自然规律的结果。例如,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原则,认为绝对精神的自我活动是主体的实体,支配管辖着实践及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是绝对精神的产物;费尔巴哈混淆了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差异,在以理想化的“类本质”来先验地说明历史时陷入了唯心主义。总之,传统哲学视域下,历史存在虽然被赋予动态性,但历史发展的终极形态仍是封闭的、被决定的,在此情形下,历史毫无“主动”可言。
马克思超越了以往的历史思维和思辨思维,对费尔巴哈以及一切旧哲学进行了彻底批判,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把实践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坚持“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因为“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通过“实践”来理解历史,一方面,历史不再被定义为某种抽象概念的产物,而是人类在实践中所构建的开放性空间和可能性进程。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历史都是通过实践活动生成、发展的,历史具有动态性并存在差异性。另一方面,在实践视域下,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等关系在活动中处于非同一性状态。在马克思看来,正是这种非同一性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就是说,历史发展正是在打破这种形式逻辑意义上的同一性中显示出主动性意蕴。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由此,以实践为逻辑支点,历史发展的面纱被揭开。历史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序列的展开。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人类社会实践,推动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决定着历史发展的阶段和水平。
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
马克思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历史唯物主义总是在人类解放和自由实现的维度上审视历史主动问题。《共产党宣言》科学阐释了人类社会形态演进过程,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以及人类社会形态更替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通过对人类解放的发展前景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的辩证统一,提出了消灭资本统治的科学方案。无产阶级正是在这些科学理论指导下,掌握历史主动,开始了推翻资本主义统治、解放全人类的革命实践。
马克思敏锐洞察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中的关键性地位和作用,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工人阶级是“唯一具有社会首创能力的阶级”,并热情讴歌“冲天的巴黎人”的“历史首创精神”。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最重视的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在马克思看来,“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工人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进而指出,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无产阶级“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具有强烈的历史主动性,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同时也“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能够代表整个运动的未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与扩张,无产阶级逐步摆脱了地域局限,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源源不断的财富,以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与历史主动精神屹立于世界历史舞台。无产阶级的科学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尊重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革命力量,才能在革命实践中彻底把握历史主动。
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把握历史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我们要牢牢把握历史主动,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
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善于从形势和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方向、用好机遇、创造条件、驾驭全局,引导人民群众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化建设规律,制定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规划和政策体系,在顺势而为中抢得先机、引领未来。
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实现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并不平坦,必须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无论遇到什么风浪都不能停下前进步伐。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保持战略主动。
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应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问题提前考虑、预先谋划,适时进行战略转换和战略跃升,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科学实践,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准确把握两个大局的规律性、互动性,洞悉历史大势,增强历史主动,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本文系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增强‘四个自信’教育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与应用研究”〔22JDSZZ02〕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