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专利“先用后付” 创新后劲更足(经济时评)

发布时间:2023-02-17 16:30:0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不断探索好用管用的机制做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的活力必将持续涌流

  专利也可以“先用后付”了?前段时间,北京首例先使用后付费的高校专利许可案例在中关村落地,从协商到签订协议仅用半个多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授权中小微企业先行试用科技成果,允许企业在试用后再支付专利许可费,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提供了新思路。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想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其实并不轻松。长期以来,专利要价高、信息披露和交流渠道不畅、成果评估耗时长、企业对成果信心不足等问题,都是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只有不断创新机制,打通梗阻,才能让更多优秀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加速转化,需要打破信息壁垒。从实践来看,企业和高校等机构间往往不缺初步的信息了解,甚至早已是合作多次的伙伴,但在面对新的技术专利时,双方还是存在对技术先进性、成熟程度和实际市场前景的信息误差。出于风险担忧,企业往往要用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专利评估,而先使用后付费的尝试,恰好加速了这一过程,让专利及时投入市场验证,不再被“束之高阁”。

  加速转化,需要完善服务体系。一项科技成果成功落地,既需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这些供需主体,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科技中介机构等桥梁渠道。技术交易所、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担保机构等可以在多个环节提供专业力量,科技、教育、财政等政府部门也可在组织试点、激励创新等方面加强联动、切实推动。多方通力合作,完善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当能如虎添翼。

  加速转化,需要创新分配机制。从实践来看,由于专利许可费通常较高,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难免担心成本回收问题。先使用后付费模式的试点,前期降低使用门槛,鼓励企业大胆尝试,后期里程碑式付费,探索收入提成等多种分成方式,既兼顾了供需诉求,又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促成了彼此的深度合作。未来,相信随着更多转化合作的达成,将有一系列分配方案出现。

  北京的探索并非孤例。从畅通对接到降低门槛,从创新机制到完善保障,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在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高校有效专利许可率近5年稳步提升,2022年达7.9%,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科研单位有效专利许可率为6.3%,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要不断探索好用管用的机制做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的活力必将持续涌流,更多优秀科技成果定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