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一曲黄河文明的礼赞——音乐诗剧《大河》观后

发布时间:2022-12-02 14:32: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李明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

  如何使具有张力的诗歌意境转化为以音乐和舞蹈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剧目,把阅读感知生成听觉、视觉的观赏艺术?由郭文景作曲、吴庆东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演唱、交响乐团和民族乐团演奏,根据吉狄马加长诗《大河——献给黄河》改编的音乐诗剧《大河》,分“序曲”“水之源”“春之孕”“和之邦”“天之籁”“海之问”及“尾声”七个乐章,展现了从诗作到剧作的华丽转身。

  吉狄马加笔下的大河,“在更高的地方,有雪的反光”,唯有刺云傲立的青藏高原,吸天地灵气,览时世变迁,让皑皑白雪化成一滴滴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音乐诗剧《大河》的“序曲”和“水之源”乐章中,演员以拟人化的造型表演,通过史诗《勒俄特衣》所描述的“雪族十二子”的降生、羚羊的独语、雪豹的弧线、牛角的鸣响以及彩陶上获得永生的男女舞者揭示出:“只要有了高度,每一滴水都让我惊奇”。这里不仅是自然山势的高度,也是滋养和创造文明的高度,更是民族心路历程的初始高度和精神标高。“水之源”其实是艺术家们心中的“文明之源”。

  “春之孕”乐章以充满生机活力的旋律和流光溢彩的舞台氛围,展现大河滋润生长的杉树蕨草、栏圈的羊群、发出红光的火塘、黄泥小屋和高高的瞭望台,还有在皮袍下熟睡的孩子们,再现了黄河两岸多姿多彩的生活。原诗中“我们和种子在春天许下的亮晶晶的心愿,终会在秋天纯净的高空看见果实的图案”,在音乐诗剧《大河》动人的旋律中得以展现。黄河如母亲一样养育了华夏儿女,她无与伦比的美,有如“万物的律动和呼吸,摇响了千万条琴弦”。大河起步初始的流淌是她的“少女时代”,这时舞台上打出字幕强调“如果真的不知道你的少女时代/我们,他们,那些尊称你为母亲的人/就不配获得作为你后代子孙的资格/作为母亲的形象,你一直就站在那里/如一块巨石,谁也不可以撼动”。看清并明白大河从涓涓细流到汹涌澎湃的来路和历程,才会读懂黄河滋养文化、兴盛文明的深刻意义。这里的“春之孕”其实是讲述作为母亲形象的黄河在孕育万物、造福民族,以滔滔不绝的文明活水和磅礴于世的韧性力量推进着中华文明的进步与繁荣。

  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不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经历过大大小小血与火的交战,甚至外敌入侵的烧杀抢掠。全剧在苍凉激越的音乐和人物故事演绎中,寓意深长地展现“当暴风雨突然来临,正以从未有过的残酷/击打他们的头颅和家园最悲壮的时候/他们在这里成功地阻挡了凶恶的敌人”。我国传统典籍《尚书》《周礼》等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形成了中华文明独特的“和合”文化基因和价值观。该剧创作者在舞台中央字幕和两侧显示屏反复推出“认同共生,对抗分离,守护传统”的主题,这正是黄河儿女千百年来的思想路标和精神旌旗。“和之邦”一章以深沉激越的音乐舞蹈,诗情画意地表现原诗作所传达的温暖、祥和、诗意的人间烟火和生存智慧,诠释黄河文明如何赐予大地内生力量。

  “天之籁”乐章以超越时空的对话和追问方式,展现黄河两岸除了生长庄稼,还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歌手。剧中独唱、合唱的歌唱家们用不同的声调,唱出了这个世界的自然演变和历史前行的声音,让用心聆听的观众感动不已。这来自黄河波涛的声音,是对民族的礼赞。有意思的是,原诗中,诗人把宇宙黑洞暗物质等当下科学探索的问题也纳入黄河与大海的关联之中,是长诗《大河》空灵高拔、意味深长的一笔,只可惜音乐诗剧难以形象直观表现探索宇宙科学之于开放求索的意味。“海之问”乐章实际上是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对话互鉴的“世界之问”,也是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之问”。历史告诉我们,拥抱世界,才能拥抱明天;携手共进,才能行稳致远。正视并不断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把目光投向世界。这是音乐诗剧《大河》着力表达的黄河儿女应有的胸襟与气度。

  音乐诗剧《大河》将诗歌、音乐、舞蹈、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意味绵长、舞美绚丽的交响乐章。全剧意象迭出,具有深邃的关于文明起源、文化交融等的哲学思考和美学表达。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