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中国经济“三季报”公布 这些看点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2022-10-25 10:37:00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2022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主要指标恢复回稳,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如何看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的总体表现?都有哪些重点和亮点?还需要我们从哪些方面继续努力?《新闻1+1》连线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共同关注:中国经济“三季报”,怎么看?

  如何看待恢复向好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

  主持人: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速为3.9%,明显好于第二季度的0.4%,但还没有恢复到第一季度4.8%的增速,怎么看待其中原因?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最核心的原因在于第三季度面临着三重冲击。

  一是高温天气的影响;

  二是疫情多点散发;

  三是欧美滞胀所带来的全球经济下滑。

  这三大因素在第一季度时我们没有面临,因此目前出现摆脱低迷、复苏巩固的态势,也超越了很多人的预期,特别是超越了国外一些机构投资者的预期,他们认为中国今年全年不会超过3%,但事实上我们在第三季度的复苏作用下,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已经达到了3.0%,因此这是比我们很多人预期要好的一个复苏。

  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谁在挑大梁?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首先从前三季度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第一要素毫无疑问是消费的增长,消费在前三季度里的贡献率达到了41.3%,是“三驾马车”里最为重要的。但是如果把贡献率与去年同期比较就会发现,消费的作用有所下滑,下滑了接近20个百分点,但是26.7%的投资水平较去年同期是明显上扬的。所以如果从贡献率的边际贡献来看,毫无疑问投资的贡献最大,特别是在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双重推动下,今年第三季度出现了明显复苏。

  9月消费数据,反映出怎样的特点?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这里面汽车消费占了大头。同时,一些新业态的消费也明显呈现出上扬的态势。这些变化与整个政策、技术提升都有关系,特别是目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一系列问题的状况下,我们发挥了制造业大国的优势,发挥了我们在前期新能源转型上的一些优势,起到了“异军突起”的作用。

  如果从整体消费的提升来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1)服务类的一些消费,必须摆脱疫情冲击;(2)装修、家具等与房地产相关联的消费行业,必须摆脱房地产低迷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我们整个消费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它依然处于相对疲软的状态。

  前三季度投资总量在改善,投资结构还需要怎样的改变?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从投资总量看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但是,从结构来看会发现是一个分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持续上扬的过程中间,房地产投资还在持续下滑。这个进程里,我们很明显地看到几个很重要的空间。

  第一,如何能够稳定房地产投资,使它快速触底,这是我们经济复苏的一个关键;

  第二,持续加速科创、投资产业升级,使制造业的投资能够进一步上扬,因为三季度,制造业增长4.1%。但是随着未来中国制造业大国效应的显现,在全球滞胀的状态里,它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凸显,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

  第三,基建的投资空间可能已经达到了相对饱和的状态,因此从结构的变化就能看到未来依然有投资空间,不过要注意整个结构的布局,要在提升整个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投资信心上面要下足功夫。

  可持续增长的外贸因素有哪些?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中国经济的弹性韧性,最为核心的反映是在出口上,出口的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在目前这样一种格局下已经全面显现。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通过内外贸一体化所形成的成本竞争力对冲全球滞胀,特别是大宗商品波动所带来的冲击,从而赢得新的竞争力。

  (2)我们这些年来技术的升级,尤其是在数字化方面,使我们很多新的竞争力开始体现。这里面最为明显的就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3)政策在持续加力,我们一些外贸优惠政策、营商环境政策,再加上汇率政策的联动将会形成持续效应。

  (4)虽然国际层面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全球滞胀、供应链的一些问题,给我们带来了战略性的契机。因此在目前的状态下,我们一定要看到整个世界的变化,给我们带来“异军突起”所提供的战略机会,使我们的外贸能够更上一个层次,在整个世界出口低迷的格局形成一个新的态势。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