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河南文旅“出圈”观察
中新网郑州4月6日电 题:中部河南文旅“出圈”观察
记者 刘鹏
从历史文化“穿越”大戏火爆荧屏,到数字赋能为“老家河南,诗和远方”插上智慧翅膀……出新、出彩的中原文化,一次次成为外界瞩目的焦点。中部河南文旅“出圈”有何密码?
观察一:传承保护与创新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是黄河文化核心区和集大成之地,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中原地区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席。
作为全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大省,目前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1521处,河南在新时期国家文物保护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任务。2021年10月,仰韶文化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备受海内外关注。
正如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所说,文物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未来河南将持续做好文物保护修缮、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及加快大遗址公园建设等,为文旅文创融合发挥文物的独特价值。
与此同时,河南近年来发挥文物资源优势,推出的文物文创产品频频上新,既让文物“活”了起来,也让民众“触摸”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唐宫夜宴》“复活”的唐俑唤起历史记忆,博物院“考古盲盒”热销海外,“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串起厚重历史文化,穿越时空让古今对话……这在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看来,传统文化频频出圈的背后,也是民众心中泛起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如业界所言,手握千年文化王牌,河南当“潮”不让、“出圈”有底气。
观察二:文旅文创融合与顶层设计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河南也是中国唯一兼具黄河、大运河、长征、长城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的省份。如何谋篇布局离不开官方的顶层设计。2021年,河南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列入该省“十大战略”之一,此举给河南文旅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官方发布会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以“黄河文化谋新篇”“文旅融合开新局”“老家河南展新颜”“文物保护结新果”“舞台艺术攀新高”,回顾了“十三五”时期河南的文旅事业发展。
姜继鼎表示,迈进“十四五”,河南将围绕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两大战略定位,立足作为华夏文明主根、国家历史主脉、中华民族之魂的地位,推出人类起源、姓氏寻根、治黄史诗、四大古都、中国功夫等14条主题文化线路,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叫响“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为盘活厚重的历史遗存,让沉淀数千年的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今年3月13日,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亮相。该集团提出,将在5年左右实现资产超1000亿元,打造国内一流的文旅产业旗舰劲旅,引领全省形成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
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的组建必将汇聚力量壮大市场主体,以龙头企业带动,加快文旅文创产业成为河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观察三:疫情下的文旅探索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文化旅游带来空前挑战。今年3月12日举行的“2022河南智慧旅游大会”上,河南省政府副省长何金平讲到,在线下文旅经济低迷的当下,文旅需求加速向线上转移,智慧旅游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当前,河南正积极运用数字技术为文旅文创插上腾飞的翅膀。
事实正是这样,疫情之下,河南多数景区积极探索转型、突围之路。
地处河南信阳的鸡公山景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近年来,该景区先后投资约3000万元谋划数字化建设,逐步打造数字景区“管理、服务、营销”三大体系。
该景区负责人介绍,5G+智慧文旅平台,5G+VR全景直播,720°交互全景视频的打造,让大量线上游客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能如身临其境般畅赏鸡公山秀美风景。此外,通过大数据对游客性别年龄分布、客源地、游客偏好等统计分析,为景区营销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该负责人看来,是智慧旅游让鸡公山这个老牌景区萌发了“新”活力。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洛阳龙门石窟,疫情之下景区旅游业态也在悄然转变。洛阳龙门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史丽华告诉记者,近两年景区除开通夜游龙门以分散白天游客数量外,还线上开发了“智游龙门”及在线云直播、云讲解等,游客可24小时在线观景。
在精心呵护艺术瑰宝的同时,龙门石窟朝向“跨界融合”“科技引领”方向探索实践。如在龙门西山万佛洞一尊残损的观世音造像前,游客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够看到1300年前这尊造像开凿之初的模样。此举不但是国内首件通过数字技术虚拟复原的石质造像,也标志着“数字龙门”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看来,数字文创是未来文旅数字经济的主战场,真正能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他表示,2022年,河南文旅将在数字领域布局、突破,如重点推进龙门石窟等数字化沉浸式体验,推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重大资源“上云”,围绕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在线上空间做出主题文化线路。
观察四:行稳致远与持续“扩圈”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近年来,河南不断推动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如以河洛古国、南阳黄山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大发现,以仰韶遗址、大河村为代表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戏剧幻城、黄帝千古情等为代表的沉浸式旅游新体验……可以说亮点不断涌现、传承和创新链条不断完善。”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汪振军在受访时说,特别是河南在中国传统节日节目中的“出圈”,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时尚表达,厚重文化的现代转化,不但刷新了外界对河南形象的认知,也使河南的文化软实力得以提升。
在汪振军看来,河南文旅发展还不能满足于当下的“出圈”,而应寻求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扩圈”“破圈”和“突破”,以行稳致远,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他举例说,去年,包括少林、豫剧等河南元素的形象宣传片亮相于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这就是河南文化“走出去”的先行先施。
“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汪振军认为,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的关键是由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产业优势,实现由资源、产品到品牌的创意转化,由高地、高原到高峰的创新转化,最终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
就在今年3月底,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深入调研河南省文旅文创、创意产业等发展时指出,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要发挥厚重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深厚积淀,不断创新表达方式、表现形式,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游客体悟感受中原文化的博大内涵、精神和力量。(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