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13万年前的阿舍利手斧何以见证远古人类文化交融?
【解说】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是不少人的必到打卡地,不仅拥有被称为“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稻城亚丁,还是不少影视作品的拍摄地。如今,距稻城县城仅两公里的山坡上发现了皮洛遗址,该遗址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据了解,皮洛遗址的发掘年代至少在距今13万年以前,平均海拔3750米,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在已发掘的200平方米范围内,已出土上万件石制品,并发现了连续的7个文化层。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皮洛遗址考古项目执行领队郑喆轩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表示,皮洛遗址是一处时空位置特殊、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文化序列清楚、遗物遗迹丰富、技术特色鲜明、多种文化因素叠加的罕见的超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同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室主任 郑喆轩
尤为重要的是,(皮洛)遗址发现了数量丰富、形态规整、技术成熟的手斧和薄刃斧,是目前在东亚地区发现的最典型的阿舍利晚期阶段的文化遗存,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产品,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莫维斯线”论战画下了休止符。
【解说】据了解,上世纪西方学者提出在旧大陆旧石器时代早期存在着一条“莫维斯线”区分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区。该假说认为位于该线以东的中国等地区,是以制造简单的砍砸器传统为特征的“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缺少手斧等较为精细的石器技术。而皮洛遗址发现的完整阿舍利技术遗存对该假说予以客观回应。
【同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室主任 郑喆轩
皮洛遗址发现的典型阿舍利遗存填补了该技术体系的关键空白区和缺环,连接起印巴次大陆、中国甚至朝鲜半岛的阿舍利文化传播带,对于认识远古人群迁徙和文化传播交流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不论使用手斧还是砍砸器,只要能够保障人群的生存、发展、繁衍,就是最适合的工具,所以说先进落后本身也就是一个伪命题。
【解说】郑喆轩说,目前的发掘成果揭露出皮洛遗址至少包含了三种不同的石器工业体系,初步研究显示,遗址上部地层的年代不晚于距今13万年,首次建立了中国西南地区连贯、具有标志性的旧石器时代特定时段的文化序列。
【同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室主任 郑喆轩
那么皮洛遗址连续文化层的发现,表明早期人类在约十万年的时间内反复在此处活动,这为研究早期人类征服青藏高原的历史进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多种不同的石器技术体系汇聚在这,也表明早期人类运用了多种方式来适应青藏高原的极端环境。
【解说】据介绍,皮洛遗址所处的青藏高原位于东西方交流的“十字路口”,现有发现结合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证明旧石器时代,至少青藏高原东缘,不仅不是一片不毛之地、文化荒漠,反而是一个文化交流汇聚之地。
记者 吕杨 成都报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