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茫茫娑婆世界,人与人的每一次遇见皆是缘分。
在民国时期的西康地区,有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叫刘家驹,又名格桑群觉。
有学者言“康定扼东西交通之充要,为运输工具之变化地,东来者悉由人力背负,西运者因踏入高原牧场,茶之输送,端赖牛驮。”这种特别的运输方式,东来者即为来自内地的背夫,西运者则为来自高原的赶牛者。
冬去春来,2024年悄然而至。有同仁谈到西藏人民第二次抗英斗争,始忆及1904年到现在2024年,恍然已经120周年了,让人感慨。历史从不遥远,也从未远去。
冯云仙,又名云先,藏名为格桑曲珍(也译作格桑雀珍),生于1909年,藏族,西康巴安(今四川巴塘县)人。
1935年,高原的冬天,阵阵寒意。炉霍寿灵寺的一间僧房里,几盏油灯忽闪忽闪的。国民党派出的“西康宣慰使”诺那呼图克图居中而坐,正说得唾沫飞溅。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2年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以后发展成中国医科大学。
1944年,对于中国著名画家吴作人来说,似乎注定是个特殊的年份。
1940年1月15日,拉萨蓝天白云,万里晴空。西藏地方政府早在哲蚌寺附近,搭起了欢迎帐篷。
1923年11月,九世班禅出走内地。在内地耳闻目睹的一切,使他清楚地认识到,只要祖国大地战乱绵延,藏事的解决就无从谈起。
1941年元旦,拉萨雪后初晴。冬日的阳光照进了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二楼拉萨小学的教室。一个让各族师生兴奋异常的消息不胫而走,国民政府批准将该小学正式改名为“国立拉萨小学”。
会议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政府选聘的4名少数民族代表。其中的藏族代表是来自青藏高原,正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就读的多杰才旦。
我在对民国时期西藏历史的研究中,常常为那些在特殊情况下,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所感动,他们为藏汉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