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拉孜堆谐《飞弦踏春》首登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惊艳全国,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声名远扬。
2025年,拉孜堆谐再度亮相央视春晚拉萨分会场,向世界展示其深厚文化底蕴与新时代拉孜农牧民的昂扬风采。
被誉为“堆谐故里”的拉孜县,文化底蕴深厚,艺术魅力独特。从哈尔滨街头到深圳文博会,从吉林白山市到贵州榕江县,再到复旦大学校园,拉孜堆谐频频走出西藏,成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拉孜堆谐不断发扬光大、枝繁叶茂。目前,全县70%以上的群众能够熟练跳拉孜堆谐。”拉孜堆谐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县艺术团团长扎西旺拉感慨地说,“正如《飞弦踏春》所唱,‘我们农民心情欢畅,歌唱伟大的祖国,我们赶上了好时光……’。”
拉孜堆谐的传承与发展,是拉孜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6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拉孜文化事业如格桑花般绚烂绽放。传统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让文化自信深植于这片高原沃土。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自治区级1项、市级12项、县级30项。
拉孜县始终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近年来先后实施觉囊塔保护维修和廓雄遗址考古发掘,成功申报多项非遗项目,完成拉孜藏刀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出版系列图书音像资料。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拉孜堆谐成功申报世界纪录,获认证为“历史最悠久的藏式堆谐踢踏舞”,极大提升了拉孜文化影响力。2024年,拉孜县再获“自治区级非遗特色县”荣誉称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60年来,拉孜县大力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红色歌曲大家唱”、乡镇广场舞比赛等精彩纷呈,年均开展活动900余场,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艺术创作成果丰硕,推出《妙音踏舞》《新时代福音》《我想有个温暖的家》《魅力拉孜》等100多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文化繁荣离不开人才支撑。除众多非遗传承人外,拉孜县积极创新“种文化”模式,通过“堆谐进校园”“三区人才”培训等活动,扩大文化传承参与面。县艺术团、99支行政村文艺演出队、10支藏戏队、12支谐钦演出队等文艺团队如繁星闪烁,为文化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旅产业已成为拉孜县经济增长新引擎。60年来,拉孜依托丰富文化资源和优美自然景观,挖掘开发拉孜藏刀、扎念琴等特色文化产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实现文化赋能旅游、旅游助益传承。目前,全县拥有20余家民族手工业合作社、15个文化产业经营项目,年文化产业产值达1500万元。
拉孜县持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全覆盖,让文化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60年砥砺奋进,拉孜县文化事业成就显著。展望未来,拉孜将继续秉持先进文化发展理念,推动文化事业在新时代再创辉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