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西藏考古新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发布时间: 2025-04-10 09:15:00 来源: 新华网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9日举行2024年度西藏考古工作汇报会,公布尚嘎岗遗址、秀玛洞穴、噶尼遗址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据介绍,旧石器时代遗址群项目尚嘎岗遗址、秀玛洞穴、噶尼遗址的考古发现,为解析早期人类探索和适应青藏高原的过程和适应生存策略,以及高原人群与周边地区交往交流等提供了重要考古学证据。其中,对尚嘎岗遗址出土的石制品进行光释光测年显示,其文化层年代不晚于距今10万年。秀玛洞穴晚期石室墓为阿里革吉县首次发现并发掘的前吐蕃时期墓葬,年代为公元4至5世纪。噶尼遗址细石叶生产技术显示,该遗址与我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叶技术遗址特征类似。


玛不错遗址第一期出土遗存典型骨器、石器、蚌器、滑石珠等。(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供图)

  新石器时代遗址群项目玛不错遗址、拉颇遗址的考古发现,展现了青藏高原腹地高海拔区域史前人群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为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有力证据。其中,玛不错遗址年代跨度距今4800年至2000年,这是目前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序列最清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


桑达隆果墓地出土的木俑。(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供图)

  早期金属时代遗址群项目桑达隆果墓地、廓雄遗址的考古发现,为青藏高原早期金属时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其中,桑达隆果墓地沿用长达千年,墓地先民在当时已出现贫富差距、产生了阶层分化、特权阶层逐步形成,为探讨当时社会组织方式提供了重要线索。廓雄遗址出土的横贯耳陶罐、蛇纹铜镜,与川西高原新龙县谷日石棺墓出土的蛇纹铜镜有明显相似之处,显示西藏中部这一时期与周边区域间可能存在文化交流。


温江多遗址西南塔景象。(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供图)

  吐蕃时期温江多遗址出土了大量带釉的砖瓦建筑材料,及陶器、石器、骨器、泥塑、石柱础、铁器等遗物。该遗址沿用千年,考古发掘成果表明这一时期青藏高原腹地与中原唐王朝及周边区域物质文化交流密切,为研究公元7世纪以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资料。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林芝:“桃花经济”助力生态富民

    近年来,有“雪域江南”美称的西藏林芝,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中,通过“赏花+民宿”“赏花+文创”等复合经营模式,走出一条把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特色发展之路。 [详细]
  • 青藏高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初步构建

    记者9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获悉,近年来西藏一系列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成果表明青藏高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已经初步构建,并在建立完备的西藏考古资源信息系统方面取得突破。 [详细]
  • 低空物流助力墨脱产品“走出去”

    试飞现场云雾弥漫、小雨淅沥,墨脱村村民桑吉卓玛将采好的茶青装在物流运输箱中,5分钟内无人机就将20多公斤的茶青运到了10公里外的收购点。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