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冬日高原成为鸟类乐园
在青海省西宁市宁湖湿地公园,一群群绿头鸭在水面嬉戏,小 和赤麻鸭穿梭其间,旁边的浮冰上,一只大天鹅优雅地休憩,它们头顶,渔鸥和大白鹭不时从蓝天飞过。冬日的高原古城,已成为鸟类的乐园。
在青海省西宁市宁湖湿地公园,西宁市民潘君正对着鸟群拍照片(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耿辉凰 摄
“以前,冬季的青海总感觉很荒凉,但近些年,环境变好了,动物们尤其是鸟类变多了,现在的冬日高原也生机盎然。”西宁市民潘君是骑行爱好者,在宁湖湿地公园的步道上,她对着可爱的鸟群拍摄起来。
潘君身旁,宁湖湿地公园的管护员刘自强正拿着望远镜观察着水面上的情况,观看同时,他还不忘给身边的市民讲解。工作两年的他每天都会沿着长约6.5公里的步道巡逻,对公园里的各类鸟儿,他已十分熟悉。
在青海省西宁市宁湖湿地公园拍摄的白秋沙鸭(前)和大天鹅(1月12日摄)。新华社发(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这几天,公园里有水鸟18种,约700只,包括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天鹅等等。这两年公园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水鸟多了,来这儿的市民和游客也多了,大家都喜欢观看水鸟、给它们拍照。”刘自强说。
“我们公园很受大家欢迎,每天骑车、跑步、晨练的人都很多。大家锻炼身体时,看看水鸟,心情也会更愉悦。”刘自强有不少爱鸟市民的联系方式,每当公园里出现了珍稀鸟类,或者天气很好、适合拍摄时,他都会及时告知大家。在大家观鸟、拍鸟同时,他也会提醒文明观鸟,爱护环境。
在青海省西宁市宁湖湿地公园,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用望远镜观鸟(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耿辉凰 摄
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每月都会带领团队来宁湖湿地公园观测鸟类。据他介绍,这里主要集中着雁鸭类水鸟,是青海全省冬季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也是众多观鸟爱好者的聚集地之一。
“水面上‘上蹿下跳’的那只是白秋沙鸭,你看它浑身黑白的羽毛配色,像不像大熊猫,所以我们也叫它熊猫鸭。”王舰艇和身边正在拍照的观鸟爱好者交流起来。
王舰艇介绍,截至2020年底,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在青海全域共观测到鸟类420余种。“以前曾是夏候鸟的赤麻鸭,如今已成为终年生活在青海的留鸟。1月24日,我们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的黄河岸边,第一次拍摄记录到了疣鼻天鹅。来到青海的鸟类,种类与数量正逐年增加。”王舰艇说。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拍摄的大天鹅(2020年12月摄)。新华社发(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湿地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之一。青海省湿地面积达814.36万公顷,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湿地公园19处,其中12处通过国家验收,全省湿地保护面积达523.9万公顷。青海全省的湿地公园多了,鸟儿们来到青海可选择的栖息地和停留点也更多了。
“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民众爱鸟护鸟意识不断增强,现在的青海,已经是鸟类的乐园了。”王舰艇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近日西藏气温波动较大 请及时增添衣物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2月7日下午发布消息,2月8日~2月14日,西藏气温波动较大,请做好防寒保暖措施。[详细] -
2020年西藏乡村旅游收入12.17亿元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获悉,2020年西藏自治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61万人次,实现收入12.17亿元,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就业8.6万人次。[详细] -
西藏公路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截至2020年底,西藏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11.7万公里,较“十二五”末增长50%,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688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954公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