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开建
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93岁生日,一座新“别苑”——北院区项目正式启动。2020年,这座文物展陈面积超过紫禁城的园林式博物馆将开放文物库房展示区,2022年6月全面迎客,预计年接待客流300万人次。
北院区规划有地铁站
“进入新世纪以来,故宫经过7年藏品清理和3年可移动文物普查,使在账藏品总量由原来的近100万件增至186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占90%以上。但是受到场地等因素,展出藏品仅有2%。同时,故宫年客流量去年增长到1670万人次,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每年接待观众人数超过千万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北院区建设,将缓解这些压力。”
从地图上看,北院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西玉河村范围内,总用地面积62.01万平方米,接近故宫现有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不算新增的2万平方米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达10.2万平方米。
选址在此,因为从历史上看,皇宫在紫禁城之外寻找发展空间,大多选择在西北郊地区,例如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组成的“三山五园”,均在今海淀区范围内。此次北院区的选址也秉承这一传统。“这里还有一座昔日烧制琉璃建筑材料的窑厂,现存4座窑址。”单霁翔诙谐地说,“从清代这里就与故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窑址出于环保考虑已停用20多年,随着北院区开放,修缮后的老窑也将对外开放。”
同时,北院区南临颐和园、圆明园景区,北望长城、十三陵等世界文化遗产地。根据北京城市发展规划,这片南沙河流域将形成绿化旅游景区,市政道路、公共交通、地铁轻轨、给排水、燃气、供热、电信等基础设施也将配套建设。“目前地铁已经规划在此设站。”
设3.5万平方米展厅
故宫发布一组数据,可以供人畅想未来北院区模样——文物展厅3.5万平方米、文物修护用房2万平方米、文物库房2.3万平方米、数字故宫文化传播用房0.95万平方米、观众服务用房0.25万平方米、综合配套设施用房1.2万平方米等。单霁翔说:“北院区中面积规模最大的是展览空间,既有现代化常设展厅,也有一系列专题展厅、临时展厅。这里展出的文物数量有望超过本院的展品数量。”
这里还将形成故宫文物修复和安全保护的平台和中心,提供新的文物周转储藏空间。“这里的数字展厅布局将更完善。故宫讲坛、紫禁书院等也将定期举办活动。”
如此庞大的现代化博物馆,最重要的是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用以解决故宫大量大型珍贵文物的延年益寿。“家具、地毯、巨幅绘画、卤簿仪仗等,因场地局限而长期无法得到抢救性保护和有效展示。”单霁翔说,“北院区的‘文物医院’比本院的更大,不仅可以修大件文物,还可以把文物修复的传统技艺,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能展示给观众。”
红墙黄瓦移步易景
项目启动仪式有一面北院区的效果图,红墙黄瓦等“故宫基因”突出。作为这座建筑的主设计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宇说:“这将是一座古典宫廷园艺中心,与周边环境结合起来,移步易景。”
单霁翔说:“北院区方案征集过程就明确建筑不能追求新奇特。目前,地面拆迁等已经完成,项目正式开展现场地质勘查和考古勘探。初步勘探,地下埋藏物不多,但仍需要细致发掘。”
古典花卉养殖中心也将落户。“每年深秋到初春,宫里的植物将到这里过‘寒假’,开春以更好的状态回宫。”单霁翔介绍,北院区还将承担古建筑的保护传承培训,并定期展示成果。
未来,北院区将与故宫本院统筹规划。2020年,北院区一期工程完成,“文物医院”率先开放。2022年6月,北院区将全部开放,预计年接待观众超过300万人次。
-
城墙南北贯通 故宫这些景点国庆成网红
在北京,故宫作为出游的重要目的地,“十一”黄金周期间每天有约8万人前来参观。在这个黄金周,故宫的城墙实现南北贯通,游客可以体验“高空行走”,而原本略显冷门的延禧宫,也成为需要排队等待的“打卡地”。[详细] -
北京接待游客人次增加 故宫日均超8万人 景区收入破亿
9月24日中秋小长假正式结束,假日期间,北京全市旅游市场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