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这个处于地震带的县 建筑抗震 文化汉藏合璧

杨悦笙 发布时间:2018-07-31 10:1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盛夏时节,正是川藏线旅游的旺季,从成都出发,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前往西藏自治区,有南北两线。若欲从康定前往川藏北线的炉霍、色达、金川、德格、壤塘,最终跨越金沙江进入西藏昌都市辖区,有一个必经之地,那就是四川甘孜州的道孚县。

道孚县位于鲜水河畔,而鲜水河地震断裂带正是川西地震记录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道孚号称“藏族民居之乡”,道孚民居从外观上看,色彩搭配丰富,白色、蓝色、红色、黑色的巧妙搭配,使其外观涉及独步各地藏式民居;原木、原石的直接使用,又使其设计风格不会过时,这种粗犷中的精致,常常令外来游客联想到北欧风格建筑。


图为一种“全崩科”式民居。摄影:杨悦笙

道孚民居绝不仅仅是“金玉其外”,实用的抗震效果,也是它名扬天下的原因。当地人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发生了较大的地震,道孚、炉霍一带产生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房屋大量垮塌,此后,当地人改进了传统建筑,创造出一种极具特色的建筑——“崩科”,在建筑学上属于“井干式”。道孚海拔不高,当地木材丰富,崩科建筑以粗壮的圆木作为大立柱,柱上再顶大梁,先保证了基本框架的高度稳定,再将木材穿插组合到框架里,就此构成房屋。据记者观察,崩科样式在细节上也各有特色,有的人家四角都使用崩科式,有的会用土石砌成一两面墙。但当地人说自从崩科式建筑在当地普及开来后,地震造成房屋垮塌的现象已经非常少见。

道孚县名用藏语发音为“达乌”,意为马匹,一般认为,道孚居民属古羌西迁的一支,历代各有建制,在甘孜北部各县,道孚算是汉藏文化交流历史最久的县之一。据当地史志记载,当地自民国时期可统计的已有500多户汉族居民。道孚作为汉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内地文化对当地建筑的影响也在很多细节中体现出来。

86岁的余明世是道孚县城居民,出生在成都的他,后来到了道孚工作,还娶了藏族媳妇,就此扎根当地。余家的建筑在结构上完全使用崩科式,余明世告诉记者,纯崩科式的建筑非常安全,他亲眼见过即便大地震倒塌,崩科建筑也会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人不容易被压,他家8个房间,四壁全部是崩科结构,地、腰、天整体交错。除了吸收当地建筑的优势,余家建筑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吸收了内地庭院式建筑的风格,余世明认为,传统藏式民居虽然牢靠,但屋内太暗,采光不好,他家在屋顶开了天井,融入庭院风格后,空间感更大,视觉也更通透,几乎一年四季屋内都可以实现自然采光。传统当地藏式民居是坐西向东,自然保暖有缺陷,余家的房屋采取折中办法,坐西北朝东南,也算是汉藏结合的一个细节。


图为余明世家的道孚民居内部装饰,有龙、八仙等汉式元素。

2014年以来,余家挂牌了乡村民宿,开始经营客栈,最多可同时接待26个游客入住,多人间每人60元,标间每人150元。老余说:“我们本着老实经营,让游客体验真正民俗的理念,遇到节假日也从不涨价。”(中国西藏网 记者/杨悦笙)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