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马路上的文明最动人

古丽 发布时间:2018-06-15 08:40:00来源: 西藏日报

一个下雨的早班高峰期,笔者路过拉萨市实验小学门口,看到交警在学校门口疏散交通,他们顾不上擦拭顺着帽檐流下的雨水,专注而有序地指挥着过往车辆、孩子和家长。马路边,送孩子上学的车辆停放有序,等待过马路的家长和孩子在交警的指挥下鱼贯而过;马路上,虽然有些拥堵,但是未有过往车辆鸣笛催促,在交警的指挥下,缓慢有序地通过。

看到此情此景,笔者心中暖流涌动,不禁为真情服务群众的人民警察点赞,同时也为马路上流动的文明折服。

同样令笔者感到温暖的是,好几次,虽然不是在斑马线附近,但行进车辆主动减速并停车,为路边欲过马路的老人让行。笔者眼中,这几位礼让的司机形象猛然高大了起来。

当然,诸如“中国式过马路”等不文明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马路上的文明渐渐多了起来。

近年来,拉萨市不断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大路面管控力度,严厉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并加强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笔者看来,诸多交通不文明现象是由于行人和行车争夺路权而引起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礼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胸怀。礼让的核心就是馨德在先、利居人后,所以《六尺巷》的故事世代相传。在现今的快速社会,礼让不仅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责任,理应成为生活中重要守则。“礼让”的观念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为此,有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实行多部门联动,使这一美德“落地生根”、发扬光大,使礼让行人、文明出行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长期以来,或许是习惯使然,我们总是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不断地批判不文明现象,却选择性地忽略身边的正能量。当下,正能量已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和广博的社会深深相系。笔者觉得,仅仅停留在“感动”或“感受”显然远远不够,现实需要我们去广泛传播正能量,用文明的力量逐渐驱散不文明带来的负能量。

笔者相信,此文开头的动人场景天天都在这个美丽的城市上演,一幕幕礼让的场景化作一股股暖流,在你、我、他心中汇聚,越聚越多、越聚越汹涌……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