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车整改后上线:安全性提升 车也难打了
停业整改一周后,5月19日,滴滴顺风车再次上线。取消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合乘双方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自己可见、车主接单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暂停接受22点-6点出发的订单等等,顺风车车主、乘客反馈如何?乘客安全问题是否得到改善?
5月24日,记者专门进行了体验。
用车前 六个步骤验注册身份
打开滴滴出行客户端顺风车服务页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安全措施全面整改”字样,紧接着是“注册身份验真”“隐私保护设置”“安全百科学习”等六个步骤。用户要使用顺风车,必须完成以上六步。
记者按步骤操作。“注册身份验真”要求上传本人身份证照片正反面,还需要人脸识别对比以进行实名认证。“隐私保护设置”对头像使用进行了限制,用户只能在系统提供的备选头像中进行选择,不能自主上传头像。完成过程大致花费2分钟。
12点40分,记者发布了15点10分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南门前往火车北站的顺风车订单,页面显示有39名顺路车主,绝大部分顺路的有50%,但直到15点01分,才得到接单回应。记者按照约定时间上车,男性车主没有进行人脸识别,表示“接此单时已经进行过人脸识别”。
行车过程中记者发现,“行程分享”和“紧急求助”按钮位于软件主页面的显眼位置,而之前此按钮被折叠。
到达目的地后,车主进行人脸验证,结束行程。车主对乘客的评价页面没有了此前的标签和文字评价框,仅有“满意”“一般”“不满意”。乘客对车主的评价页面一样。
限制多了 对乘客的保护也强了
记者走访发现,整改后限制变多了,但绝大多数司机和乘客认为,安全性能确有所提升。
“以前使用顺风车很简单,注册只需要驾驶证、行驶证,人脸识别也只在注册时候进行一次。”顺风车车主吕策说,现在车主身份验证必须上传身份证和面部识别,填好安全问卷,而且每次接单还要人脸识别,“虽然麻烦但能防止人车不一致”。
“我非常赞成取消‘成熟性感’‘美女’之类的标签。”乘客刘雨晴认为,给乘客贴类似标签不仅不尊重乘客,还助长了图谋不轨车主的猥琐心理。
记者从多名顺风车主处了解到,滴滴顺风车的接单限制,除了公布的“暂停接受22点-6点出发的订单”的时间限制外,每日接单次数限制也由15次变为随机。
“以前是自动接单。现在一天只有5单左右,比以前少了很多。”车主何新志表示,以前不少顺风车是机场、车站的“黑车”,借顺风车平台接单而要求乘客线下交易,收费贵不说,还不安全。实行随机单数限制后,乘客订单后再取消,对车主来说都算作一次接单,黑车借助顺风车平台揽客的机会将大大减少。
打车变难 有车主“不想开了”
不少乘客感到:顺风车打车比以前难了。
“过去经常有80%-90%的顺路车主,现在基本都是50%,发布出去半天得不到回应。”乘客刘文涵常打顺风车上班,这两天因为打不到车,已改乘地铁出行。乘客徐蓉连续几天发布乘车订单,但都因无人接而行程超时,“即使发出乘车邀请,也没有人愿意接单”。
在“成都滴滴顺风车QQ群”和“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关于整改措施的推文评论下面,不少顺风车车主抱怨“不想开了”。
“上下班开顺风车本来时间就很紧,现在接单需要人脸识别验证,乘客下车还要验证,很麻烦。而且受制于灯光等环境因素,有时候光验证就要2分钟,浪费时间不说,在道路上也不安全。”车主陈浩学希望能做好车主和乘客利益诉求的平衡。
争议最大的是取消标签和评论。在不少车主看来,这项措施对车主很不公平,“把所有的车主都当坏人。我们也怕遇到麻烦的乘客啊!”车主张蔚哲说,“开顺风车本来就是赚个油钱,没有了标签和评价,怎么避开‘奇葩’乘客?”
“我支持对评论和标签进行整改,但是反对‘一刀切’。”车主曾小桃说,比如可以限制对乘客外貌、身材的标签评价,适当保留乘客态度和是否吸烟这样的评价。
-
四川发布2018年第十二期花卉观赏星级指数
近日,四川省生态旅游协会发布了2018年第十二期花卉观赏指数。据了解,本期推荐有成都市金堂县转龙镇鲜花山谷的蜀葵花、彭州市通济镇通济花海景区的毛地黄等,诚邀市民、游客前往观赏。[详细] -
携程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营收增速持续下滑
纵观携程过去两年的财报,从2016年三季度到2018年一季度,携程营收一直保持增长的势态,营收增速在2016年第四季度达到高峰76%,自此便持续下行,2018年第一季度降至11%。[详细] -
丽江发布“旅游诚信指导价” 低于此价格消费无保障
为整治旅游市场秩序,5月19日,云南省丽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2018年丽江市旅游诚信指导价”,指导价将于5月25日起施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