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心中的玉麦

发布时间:2018-04-24 10:40:00来源: 西藏商报

  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

  玉麦,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一个极其艰苦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三人乡”,现在也只有9户32口人,但这里的故事却感人至深。2017年10月以来,随着习总书记的回信关切,以及卓嘎姐妹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玉麦的名字火遍全国。

  一路艰辛终到玉麦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玉麦,此时正是大雪封山的时节。4月5日,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泽当的天空碧蓝如洗,我和几个援藏队友,起了个大早,兴致勃勃驱车往玉麦进发。

  我们途经加查,取道朗县,走的是一条最近的路。下午四点多,一座5000多米的雪山挡住了我们。站在雪山之上茫然四顾,千里冰封,没有任何点缀,白晃晃直叫人眩晕,天边的山脊冷峻而锋利,咄咄逼人。整片荒野浑然一体,路是根本没有了,汽车只能沿着模糊的车辙缓缓爬行。地上的冰凌厚实而坚固,像锐利的冰刀,车轮压过,嘎吱嘎吱作响。快到山顶的拐弯处,一辆下山的大卡车陷进了雪地里,积雪足有一米深,几乎覆没了整个轮子。就在我们将汽车左右腾挪之时,轮胎爆裂了!此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接着便是狂风大作,雪花横着飞过来,打在脸上又冷又痛。不多时,车顶上已经积下厚厚的一层。

  暮色四合,我站在空旷的雪地上,瑟瑟发抖,不知是缺氧,还是太冷,或是担心,也许兼而有之。风萧萧兮易水寒!一种莫名的悲壮感涌上心头。此时,一名满头雪花、面庞黝黑的汉子走了过来,他叫旦增,是从山下过来放牧的。他告诉我,前面到玉麦还要爬另一座5000多米的雪山,坡陡路险,一边是悬崖峭壁,至少还要四五个小时。同行的人中有的开始身体不适,头痛的,呕吐的,一个个蔫将下来。

  为安全起见,当天晚上,我们转道扎日,九点多终于平安住下。晚饭时,大家都在为次日的行程默默祈祷。

  第二天,从扎日到玉麦,天气很好,清晨的阳光穿透层层雾气,让高原的山川显得更加宁静而唯美。扎日沟的两岸,森林、草甸、湖滩,全都银装素裹,满山坡的玉树琼枝,间或折射出太阳的亮光,晶莹剔透,蔚为壮观。树木偶尔在山风的摇曳下,抖落一身冰雪,发出哗啦啦的声响,间或还有树枝折断的噼啪声,更增添了山谷的幽静。汽车转过弯来,泞泥的土路上一台红色挖掘机正在挖土推路,这是我们此行路上看见的唯一一抹亮色。

  汽车渐渐行进,终于到达旦增说的雪山——海拔5126米的日拉雪山,藏语大意为云遮雾绕雨雪覆盖的山。因前些日子铲雪车疏通过一次,靠近悬崖的一边筑起了半人高的雪墙,汽车似乎在仄仄的地道中行进,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听说前不久,一辆水泥运输车就是在这个山上打滑,险些掉入山谷,司机不敢再动,手机也没有信号,硬是在山上待了两天两夜,直到后来一辆过路车发现,才把救援的信息传递出去。

  从日拉雪山下来,蜿蜒前行,终于转进一个狭长的谷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散落的是稀疏低矮的藏式平房。这里就是玉麦乡政府所在地了。

  一鼓作气建设玉麦

  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勉励她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此信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山南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了玉麦边境小康示范乡建设,并积极与对口支援隆子县的湖南省有关方面沟通衔接,明确了由湖南省建工集团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建设实施。湖南省建工集团负责人表示,一定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切实提高站位,全力推进玉麦边境小康示范乡援建各项工作。

  2017年11月,湖南建工集团派出工作专班进驻玉麦调研踩点,具体对接项目规划细节。确定本工程为边境小康村EPC建设项目,将新建轻钢装配式结构民居56套,总用地面积440.98亩,总建筑面积17547.92平方米,配套解决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第一期建设计划投资约8100余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惠及56户197人。

  2017年12月,建工集团本部华西工程局派出精干力量组建项目部负责施工,并从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强力保障,项目开始破土动工。

  2018年1月以来,项目部克服高原缺氧、低温寒冷、大雪封山、材料运输异常艰难等困难,发扬“老西藏精神”,抢节点抢进度。截至目前,顺利完成5栋安置房基础开挖、基础垫层浇筑、独立基础及独立柱基础钢筋制作,乡中心街以东场地平整完成90%。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为确保玉麦乡搬迁户今年10月1日前入住新房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现场,我们看到,各项施工正热火朝天。

  同时,玉麦的其他经济社会建设也全面提速。

  至2017年,玉麦乡实现百兆宽带普及,网络畅通无阻,全乡Wifi全覆盖,4个家庭旅馆和4个小卖部都能使用微信支付。

  2017年底,玉麦乡国家电网电力线路全线贯通。

  2018年2月,玉麦乡国家电网工程提前合闸送电,全乡群众用上了大网电。

  目前,全乡农牧民群众均按政策标准享受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牧区合作医疗等惠民政策。群众各种政策性收入就有普惠性边民补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再加上畜牧业、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产业的支持,群众人均收入较高。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魅力独特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崭新玉麦即将呈现在祖国的西部边陲。

  一往情深守望玉麦

  到达玉麦时,已是下午两点多钟。我们迫不及待想见见一家两代三口人坚守玉麦的卓嘎姐妹。乡党支部书记达瓦告诉我,卓嘎上山找牦牛去了,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我们在周边草地随意转悠,发现村头斜坡的一块大石头,涂抹成了一面鲜红的国旗。村民开始兴奋地给我们讲卓嘎一家情牵玉麦、守望玉麦的故事。

  卓嘎和央宗姐妹,是玉麦乡第一任乡长桑杰曲巴的女儿。1964年至1996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桑杰曲巴是个老民兵,放牧守边34年。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以放牧为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由于地处高山峡谷,环境闭塞,气候恶劣,玉麦几乎产不出粮食,所有生活物资都得从外面运进来,但交通不畅,玉麦几乎与外界隔绝,政府曾经将三人迁出玉麦。然而不足三个月,老父亲又携家带口赶着牦牛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玉麦。父亲桑杰曲巴常对女儿说:“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这句话,两个女儿记了一辈子。她们渐渐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父亲去世后,她们传承了父亲的爱国守边精神。如今的玉麦有9户32人,越来越多的人守望着祖国这片土地,他们都跟卓嘎和央宗姐妹一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神圣责任感。

  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去年刚大学毕业,现在已成为玉麦乡的一名公务员,他也要扎根玉麦,继续坚守。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和央宗姐妹回信,充分肯定她们父女两代接力为国守边的行为,对她们及所有长期为守边固边忠诚奉献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时间,卓嘎、央宗姐妹及老阿爸两代人放牧守边的事迹从雪域高原传向大江南北,感动无数国人。2017年卓嘎、央宗姐妹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正在我们与村民攀谈时,卓嘎回来了。她笑盈盈地跟我握手,带着一丝腼腆。她说当初给习总书记写信只是想汇报家乡的喜人变化,没想到竟给我们回信了,而且这么快,还给予我们那么的肯定和鼓励。说话间,脸上洋溢着知足而灿烂的笑。“我到北京开会和领奖,特别开心,特别高兴。”她回头看了看墙上大幅的翻译成汉藏双语的习总书记回信,温暖而激动,眼眶一阵红湿。接着,她说现在还是按照老阿爸当年的习惯,每天放牧巡边,坚持在树上悬挂国旗。

  这就是卓嘎,平凡而朴实的雪山阿佳,也是最绚烂最芬芳的高原格桑花。她总是让我想起艾青曾说过的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玉树琼枝俏边城,麦浪无垠霜无痕。

  春风十里红旗展,江山如画雪如尘。

  一隅三反感念玉麦

  这次玉麦之行,是一次体验,更是一次教育。援藏这些年,我切身感到高原上的每一个生命都不容易。在玉麦,让我体会到每一个活着的人其实都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层层递进,步步提升,三者的完美融合,便可成就一个大写的人。

  性命——要扛得住苦难之重。性命即身心,是从事一切活动的载体。玉麦无粮,所需全靠人背马驮运进大山。而每年的11月到来年6月都是大雪封山期,这里就成了出不去进不来的“孤岛”,生存危机可想而知。上世纪八十年代,老乡长的妻子患病,牛驮人扛赶往县城,去世在路途之中。上世纪九十年代,老乡长15岁的小女儿其加卓玛被大雪掩埋,花一样的年纪,梦一样的青春,就这样凋谢了。老乡长没有被吓到,卓嘎姐妹没有退缩,他们毅然决然选择了坚守。我想,他们的身躯是柔弱的,但他们的内心是刚强的。

  生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卓嘎一家,面对冰冷的雪山,内心却是火热的。他们热爱土地,热爱生活,把牛羊放满山坡,藏歌唱响山林,把雪上脚下的日子过得田园般富有诗意,幸福而甜美,知足而感恩。于是向习总书记写信畅谈家乡的美好生活,并因回信而倍感温暖和鼓舞,让他们如沐春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增加了生命的张力;在有追求的同时,会知足,懂感恩,生命就富有了弹性。一位羊倌说,他很快活,因为他可以与野花攀谈与林鸟对话,随白云飘荡草原起舞。一位炼工说,人生就像铸钢时的“淬火”,人生的辉煌,不在于狂热地宣泄,而在于冷静地凝结。

  使命——唯担当芳华常在。在雪域高原,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卓嘎一家用默默的放牧守边行动,践行着忠诚爱国的崇高使命,这是一种位卑不敢忘国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境界和自觉担当。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拥有超越自我的国家观念、社会责任和民生情怀的人,就是具有历史使命感的人,就是具有强烈担当的人,他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和厚重,他们的人生必将芳华常在。认清使命,需要看全局看长远。我们都应当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当像卓嘎一家,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地“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惟其如此,才能做到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自觉当好“螺丝钉”,值好自己的班,站好自己的岗,尽好自己的责。担当使命,需要用苦心用狠劲。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周恩来自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钱学森历经坎坷成就“两弹一星”……在玉麦,卓嘎一家几代人接力守边,矢志不渝,他们都不知克服了多少艰辛和苦难,付出了多少牺牲和汗水。任何一项使命的完成,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须得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方能成就一番大业。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