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以数智技术赋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

发布时间: 2025-08-13 14:16:00 来源: 青海日报

  高校图书馆作为支撑教学科研的信息资源与知识服务平台,正面临着数智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文献借阅为核心的传统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师生对个性化、智能化知识服务的需求,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运用,为图书馆突破服务边界提供了新可能。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数智技术赋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的具体路径,对提升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意义重大。

  多举措提升馆员智慧服务能力

  一是推进人力资源数智化重组。部分高校图书馆存在馆员职责不明确、跨部门协作低效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服务效能释放。解决这一问题需从顶层设计入手,通过数智化工具实现人力资源的系统性整合。比如,高校图书馆可开发人力资源智能分析工具,对馆员的专业技能、工作绩效、学习能力等数据进行动态采集与量化分析,形成可视化能力矩阵,自动生成人岗匹配方案。

  二是完善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培训内容可采用“传统业务+数智技能”架构,既保留信息组织、学科服务等传统培训模块,又增设机器学习基础(如用Python进行馆藏数据挖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资源整理等前沿内容。另一方面,培训形式可突破“单向授课”固有模式,转向“智能项目制实训”。比如,通过举办“数智服务技能大赛”,鼓励馆员参与“馆藏资源智能标签化项目”等实战任务,以赛促学、以练提能。此外,可建立数智化长效培训机制。比如,依托数智技术搭建涵盖课程推荐、进度追踪、效果评估等功能的在线学习云平台,能够根据馆员的岗位需求、现有技能水平生成定制化学习方案,为馆员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与资源。

  不断提高图书馆数智化运用能力

  一是以数智技术驱动馆藏整合升级。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推进馆藏资源全维度数字化。比如,可利用数字技术完成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实现纸质馆藏的电子化存储与检索;可结合本校资源特色,建设专属的教育文库,如将本校的知识谱系、师生及学者的作品成果等进行数字化处理,打造出既彰显本校特色、又具备专业深度的电子数据库。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优化馆藏资源智能导航服务。比如,可根据学科领域和文献主题对馆藏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构建树状资源体系、动态检索链接等数智化手段,为读者提供精准快捷的检索服务。

  二是以智能硬件筑牢数智管理基石。高校图书馆可合理利用数字技术及其衍生的设备,构建高效便捷的阅读环境与学习环境。比如,武汉大学图书馆设立的“创客空间”,配备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等智能设备,为师生实践创新与项目孵化提供支持,推动图书馆从传统文献服务向“知识生产空间”转型。又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引入智能服务机器人,为读者提供馆内咨询导航、图书检索等服务,切实提升了图书馆服务效率与读者阅读体验。

  注重强化用户数据系统防护能力

  一是强化防护技术手段。高校图书馆可依托前沿防护技术采取数据加密、权限访问、智能病毒防护等多元措施,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数字资源产权。

  二是规范数据安全管理。高校图书馆可依据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针对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流程制定明确规范,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切实保护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比如,北京大学图书馆通过推行《北京大学校务信息数据管理办法》,为校内数据采集、应用、防护等工作提供了严格的规范遵循,以推动各单位实现数据使用流程合规化、责任明晰化,全面落实师生个人信息保护责任。可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对潜在安全风险进行模拟处置,持续提升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衔接性。

  数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发展思路。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推出的“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可结合用户学科特征与使用行为,实现资源精准推送与定制化服务。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当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生态创新等,使资源、空间、服务等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作者单位分别为:西安医学院图书馆;西安外事学院〕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以高质量农业教育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