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五个维度

发布时间: 2025-08-08 11:07:00 来源: 青海日报

  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从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五个维度,深入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这一全新论证,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互交融的中华历史。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56个民族在中国这个共同家园里繁衍生息,在你来我往中,逐渐形成血脉相融、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同当家做主的基础上,开创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局面。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民族关系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相互交融的中华历史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密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之基。新时代新征程,各族儿女只有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续写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心心相印的中华信念。千百年来,民族不可散的大一统思想已经积淀成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理念。这一新理念在继承大一统思想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对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迈入新发展阶段。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中华民族成熟壮大的“信念密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信念之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引导各族儿女牢固树立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各族儿女心灵深处,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信念支撑。

  互鉴融通的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历史上,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共同铸就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形成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脉,成为中华民族拥有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成为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强大纽带。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植根于中华儿女内心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之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以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神韵,激发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引导各族儿女敬仰中华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以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相互依存的中华经济。各民族不同的资源禀赋,催生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差异导致不同民族之间经济互补性强、相互依存度高。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济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在互通有无的经济联系中,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获得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各族人民在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以满足。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相融相依的中华经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经济密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经济之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引导各族儿女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经济交流合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打牢物质基础。

  彼此亲近的中华情感。人不仅具有社会物质属性,还具有精神情感属性。情感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都至关重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56个民族共同谱写了守望相助的美好乐章,共同创造了情深意长的历史佳话。近代以来,在抵御外侮的进程中,各族人民团结抗争共同书写了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浓浓爱国情感和翻天覆地成就的激励下,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相互亲近的中华情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情感密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和巩固的人心根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引导各族儿女不断培育和厚植中华情怀,持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心基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筑牢情感之基。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五个维度,既涉及物质层面的经济因素、血缘因素,也涉及精神层面的信念因素、文化因素、情感因素。这五个因素,不仅是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要素,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持久动力。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新疆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新时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XJU2023BS015)〕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全面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详细]
  • 跟党走 促团结 保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7月在西藏考察时指出,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这里是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的地方。 [详细]
  •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宗教工作的伟大成就

    巍峨珠峰见证历史变迁,滔滔雅江诉说时代新篇。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指引下,西藏宗教领域取得伟大成就,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宗教事务管理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藏传佛教中国化持续深入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局面不断巩固发展。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