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刘意 林俊琪 发布时间:2023-12-12 08:49:00 深圳特区报

  新型工业化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制造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圳必须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发挥深圳优势,把实体经济做实、做优、做强。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11月28日,深圳市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为深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制定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划了实现路径。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圳必须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拿出“深圳态度”,发挥深圳优势,把实体经济做实、做优、做强。作为科技前沿城市,深圳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同时,围绕打造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要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只有打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组合拳”,不断巩固制造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根基地位,才能更好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聚焦体系塑造,加快升级产业结构

  塑造产业新体系,升级产业新结构,才能让新型工业化释放新活力。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一直以全球化视野形塑工业体系、调整工业结构,为工业发展提供内生性的发展动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扩大内需同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结合的前提下,深圳的产业变革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产业体系、结构的动态平衡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这要求深圳既要看到健全的产业体系对产业结构的适配作用,又要看到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产业体系的调度作用。

  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圳必须立足增强产业体系的整体性和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培育增量,不断提升产业体系的包容程度和产业要素的丰富程度,并在先行探索中不断实现资源归类整合,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足够的多维空间。同时,深圳也要注重前瞻布局,在高新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中不断拉长长板,补齐人文艺术等产业的短板,在结构优化中锻造产业的新长板,从而挖掘产业体系的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聚焦转型引领,加快优化产业形态

  核心产业是引领工业转型的主导,新兴产业为优化产业形态提质增效。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传统产业孤立单一的发展模式难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活力。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就需要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实现各类产业形态的整合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市场需求效应。

  深圳要在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的过程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牢牢把握核心产业引领的转型导向,以发展新兴产业为优化产业形态的战略选择,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高端、绿色循环的方向转型升级,以智慧赋能、以服务支撑、以“鼎新”带动“革故”,促进“深圳制造”向“深圳智造”的全球高端价值链条全速迈进。“智慧深圳”须提质增效,大胆探索打破时空限制的跨界产业融合,例如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引领传统产业形态优化升级,发挥数字技术对新型工业化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聚焦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新型工业化中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抓住创新这个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才能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圳只有抓创新、谋创新,成为创新的领航者,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关乎全局的问题,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建设工程。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代信息、材料、能源等领域的颠覆性革命技术不断涌现,呈现出多维突破,交叉融合的新态势。深圳作为面向国际的创新之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深圳高度”描绘蓝图,在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以“深圳效度”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科技支撑产业;以“深圳速度”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以三个“度”的联动机制,扩大深圳在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领跑优势。

  聚焦优化环境,加快夯实产业基础

  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是扩大新型工业化广度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深圳只有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严密性,才能提升产业链和产业区块的韧性与安全,提高抵御经济风险的水平。

  夯实产业的基础支撑,优化自身的经济环境,深圳需要提升多维运输网络的密度,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环境,降低物流成本;要继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制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适度超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高新高端产业提供集约高效、功能齐全、结构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与产业发展平台;需要统筹兼顾,展现出自己作为“开放之城”的包容度,实施与香港、澳门等地区互联互通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不同产业自由探索经营方式,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总之,深圳市要立足于智慧城市的定位,以智慧优化环境,为夯实产业基础广开门路。

  聚焦拓展纵深,加快开辟产业发展新空间

  打造纵深化的产业发展新空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引擎。纵深化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显著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不断拓展特色产业空间,打造深圳特色品牌,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历史和实践证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拓展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才能提高产业体系的内在要素契合度,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充足的后备蓄能。

  深圳要以协调作为“领跑”的要诀,在宏观层面,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向周边的城域、海域广延,挖掘深圳新型工业化的潜在空间;在中观层面,挖掘光明、大鹏等区域的潜在产业空间,划定高新区、外贸区等不同城市功能区,促进产业的空间分类与集聚,增强产业分布的相关性,延长产业链供应链的线性;在微观层面,在每一个产业链条中,以单一产品的开端到终端为基本单位,保证生产要素的协同流动与循环。

  (刘意: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林俊琪: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新质生产力蓄积发展新动能

    随着经济体从要素驱动增长走向创新驱动发展,为了实现高效能、高质量发展,人们认识到只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与社会民生福祉的不断提升,即通过从新质生产力的发掘与提升来达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迁。[详细]
  •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发展主动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详细]
  •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及实现路径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培养能够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壮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让创新型人才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推动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