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寓教于乐”

发布时间:2020-03-18 09:57:00 光明网-《光明日报》

  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手段,改变了人们的认知、行为和情感,引发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变革:从以教育为主导到以学习为主导,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面对面教育到远距离教育,从单独学科知识到整合性知识,从对知识的掌握到反思性学习,从严谨的说教到愉悦的求知。其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寓教于乐”,将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寓教于乐”的基本含义是“乐学”,是一种使教育活动成为充满精神享受的过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利用超时空泛在化的网络手段,对综合了多种知觉、认知体验的多媒体工具加以运用,为学习者提供泛在学习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中涉及智力、感官、情感的学习体验,使学习者在快乐探索过程中不断追求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教育活力,实现教育的人本主义回归。

  情境创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建构式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知识技能、习得经验。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学习者在被动接受过程中通过机械孤立的记忆掌握知识,忽视了学习过程中自我意义的建构。信息技术支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教育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过程由“课堂讲授——学生听课、笔记、复习——考试、检查”转变为“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协商讨论——意义建构”。在此过程中,学习不再表现为单一的行为,而是多元变化的情境创设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自发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构建丰富多元的学习情境,探索未知的学习领域,唤起好奇心和乐趣,激发灵感和想象力。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意义建构,使学习者不断发展自身的适应力和接受能力,提高组织力,潜在地获取创造力。

  时空泛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关注每个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个体的优势潜能。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不可能适应每个学习者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与知识基础,只有发挥教育的主体性功能,充分满足个体需求,使教育的个性化得以真正实现,学习的兴趣才可能发生,有效学习才能自然地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以不同的内容、形式、风格与途径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时空,学习者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兴趣与天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安排,明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进度,通过自觉地建构自我认知体系并积极内化,获得知识技能。此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被终身学习、灵活性、自觉意识的理念所塑造,学习不再仅仅与掌握知识相关,更重要的是在变化的社会中使人们产生学习兴趣,享受学习过程,知道如何学习并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经验感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体验性学习

  一般来说,人类有许多不同层次的认知,最深刻的认知通常发生在个体对某事有恰当的体验时,这种认知以一种可感知的、生动的、隐性的形式在个体内心编码,成为个体完整精神结构的一部分,在适当的时候转化为知识、技能、价值、情感,使个体精神逐步趋于完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通常包含着不寻常的经验,它会为学习者带来丰富的、沉浸式的、难忘的个人体验,在这种体验中,认知和情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思想和身体共同运行,学习成为积极参与体验的过程。目前,各种数字艺术体验展、数字3D影视展、VR虚拟现实体验等项目日益增多,它们为学习者提供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场景,使书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虚拟的景象,带给学习者感官上的冲击。学习者在体验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认知,用一种直接与感性的方法,理解所经历的以及相关的知识,将乐趣变成学习的组成部分,丰富自身阅历,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习与生活、体验与成长的统一。

  情感互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式学习

  协作式学习是在同伴间或一定群体范围内开展的学习活动,也被称为团队学习。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者健康情感的形成。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少有机会与同行进行跨时空的交流,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连接,突破时空的界限,进入全球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这种数字化、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支持所有学习者通过竞争、协同、角色扮演等方式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共享的方式,在交互的学习中习得易迁移、情境性的内容。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中,每个人都是学习的参与者,都是他人的协助者,学习者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学习者互动需求,引导学习者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获取来自社会的情感支持,在交互的环境中体会社会多元化,激发学习兴趣,携手适应未来。

  思维开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非线性学习

  线性学习是指学习者沿着事先设计好的教育轨道进行学习,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以线性学习方式进行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以超文本超媒体的方式突破了线性学习模式局限,学习者依靠信息技术,检索可借鉴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是相关的信息节点,节点之间形成文本的立体网络,表现为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也可以是其中几项的组合体。学习者可以通过超链接的方式从任意一点进入学习内容,并从一个内容跳跃到另一个内容,根据兴趣灵活掌握多方面知识。非线性学习的发散性特点,可以激发学习者的联想思维,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引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形成积极美好的情绪体验,为学习者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资源、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案、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开拓思路。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守初心 担使命 推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新,我们党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党的十八大...[详细]
  • 炎黄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

    深入挖掘炎黄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财富,进行合乎时代精神的阐发运用,有助于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探究炎黄文化育人理路,要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落实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要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