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科技

3D打印发展:材料创新是关键

叶青 发布时间:2018-06-20 10:32:00来源: 科技日报

“制造业要转型,必须借助新的工具。要做到制造创新,哪些是重要的?其中有一块就是材料。”6月17日,第五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在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开幕,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Seeram Ramakrisnna会上指出,要保持世界3D打印发展的速度,特别是中国,重要的是保持在材料方面的创新。

在他看来,包括3D打印在内的科技创新将为世界带来可持续发展和最好的智能制造,因为整个过程是可控的,几乎零污染。“3D打印未来的潜力非常庞大,现在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打印耗材方面还不够多样化。”Seeram Ramakrisnna认为,如果能够做到多样化,微型结构做得更优越,我们也能够管控得够好,这样的技术就能够应用于所有行业了。

“3D打印表面上看起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它的认识和应用才刚刚开始。”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指出,3D打印诞生才30多年,其应用已经发生很多改变,先是打印模型和样件,后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材料的增多,逐步开始打印一些功能性产品。

“从原来概念设计提出的2D到3D,未来又是什么呢?3D就是终结了吗?应该不是,制造将越来越复杂,它也将应用于更复杂的设计。” Seeram Ramakrisnna指出,材料的创新一定是最核心的因素、最核心的地位,第二则是怎样把创新材料应用到各个领域中。

经过几年的发展,3D打印到了一个重要转型阶段。由于金属粉末等增材多样化的发展,3D打印应用到高端行业里的光学聚合物、航空、医疗等领域,甚至未来还可用3D打印“打印”飞机、“打印”住上50年的房子。

“医疗绝对是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能为客户量身定制,提供多个方面,例如骨骼、牙科、人体器官的模拟打印。”Seeram Ramakrisnna说,3D打印医疗所应用的材料包括不锈钢、钛金属,其中钛金属粉末打印出来的假体品质非常高。“假体植入需符合人体功能性需求,无毒、不易腐蚀、有设计感和具有多孔性,钛金属粉末正好符合这些特性,是增材里面的‘高富帅’。”

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忠军也十分看好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未来”。他说:“3D打印在医学领域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比如在3D打印的假体中加入一些药物,可以令假体的3D性能上升为4D。”

目前,3D打印技术在骨科应用于做模型、做导板,在手术中引导医生更精准、更安全地做手术。那么,什么是4D呢?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在3D打印假体中加一些药物起局部作用,增加整体功能。“比如,在微孔里面加入了一种霉素,可以起到局部抗菌作用。按照这个思路,加入抗结核的药物可以抗结核,加入抗肿瘤的药物可以抗肿瘤。” 刘忠军表示。

除了材料外,增材技术的特性、电子丝纺技术的应用都能进一步扩展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Seeram Ramakrisnna说:“对于3D打印技术未来,我非常乐观。”

(责编: 央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3D打印技术实现脱胎换“骨”

    15日,记者获悉,广东医科大学崔燎教授团队和香港中文大学李刚教授团队联合研究发现了一种低温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适合患者的骨组织和关节材料,将特制的复合物作为支架材料,并在里面放置天然药物,实现药物缓释作用,研究显...[详细]
  • 3D液体结构打印成功

    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化学方法,可在一种液体中对另一种液体进行控制,使其形成管状结构。这种利用全液体材料打印三维结构的方法,可用来打印液体电子设备,为柔性可拉伸设备提供动力。相关报告...[详细]
  • “3D藏宝图” 让江口沉银古河道重见天日

    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东南岸30米,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古河道已经被科研人员确定。3月22日,正参与江口沉银二期考古发掘的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地学特色研究中心科研团队(以下简称探测团队)宣布: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该团队已绘制...[详细]
  • 我首次实现聚变堆关键部件样件3D打印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核能安全所以中国抗中子辐照钢(即“CLAM钢”)为原料,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聚变堆关键部件——包层第一壁样件的试制,并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核材料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