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开展用电安全检查。通讯员 格桑 摄
11月11日,在海拔5400米的普玛江塘乡——这座与不丹接壤、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40%、冬季长达9个月、年平均气温-7℃(极端低温可达-30℃)的“生命禁区”,一座特殊的“电力灯塔”正式落成——普玛江塘供电服务站揭牌成立,为世界海拔最高行政乡的振兴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电力动能。
这座比珠穆朗玛峰大本营还高出200米的供电服务站,隶属于国网山南供电公司,服务范围覆盖7个行政村、1114名群众及419户居民商户。作为高海拔偏远地区供电服务网络的关键延伸节点,服务站打破“偏远地区办事难”的困境,提供全链条“一站式”用电解决方案。从用电咨询、电费缴纳等基础业务,到安全用电培训、电气设备隐患排查等增值服务,让群众足不出乡就能高效解决各类用电需求。“接到群众诉求后,我们按地理位置精准分配网格经理,电力服务平均响应时间较以往缩短2小时,真正实现‘高原距离不隔服务’。”供电服务站站长巴桑次仁介绍。
今年以来,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以营配末端融合为核心抓手,创新推行低压网格化服务模式。通过将供电服务网格与政府基层治理网格深度绑定,整合政策、信息、专业技术等多方资源,打造“全能型”服务窗口和“智慧型”台区经理队伍,构建“一口对外、闭环处置”的高效服务体系。在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公共场所,醒目的供电服务网格公示牌清晰标注着网格客户经理的联系电话、服务范围与核心职责,让群众对“谁来服务、服务什么、如何联系”一目了然,彻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设立普玛江塘供电服务站,是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贯彻落实相关精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是公司创新构建“村电共建+双网融合”服务新模式,秉持“下沉乡村、贴近群众、贴近设备”的服务理念,打造“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的电力服务典范,将政策红利精准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效。
“以前村里离县城170多公里,办用电业务来回要大半天,现在服务送上门,太方便了!”普玛江塘乡萨藏村党支部书记索朗次仁的感慨,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共同心声。网格化服务推动供电服务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关怀”的质变。在牧民定居点,网格员手把手教老人操作手机缴费;在田间地头,网格经理主动排查灌溉设备用电隐患;针对独居老人、特殊病症患者等群体,服务站通过建立“主动沟通—主动收集—主动感知—主动分析—主动响应”的“五个主动”服务机制,推出定制化关爱服务套餐。
如今,网格经理们骑着摩托车穿梭在高原村落间,随身工具包里的巡检工器具与服务名片,承载着电力人的温暖与责任。当藏族老阿妈笑着点亮家中电灯,当田间灌溉泵平稳运转保障收成,这份扎根“生命禁区”的电力服务,正以更温暖、更高效、更精准的姿态,为高原民生改善与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