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雨丝细密地洒在拉萨河谷,给曲水镇增添了几分寒意。然而,曲水县日间照料中心门前却热闹非凡。130余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身着红色马甲的党员志愿者细心搀扶下,撑着雨伞,有序登上一辆辆观光车。一场特殊的“逛新城·游渔村·看家乡发展”活动,在淅沥秋雨中温情启程。
“阿妈啦,小心地滑,抓紧我的胳膊。”“拿好雨伞,小心别淋着了。”……志愿者们的叮嘱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老人们虽然步履蹒跚,但脸上却写满了兴奋与期待。当车队驶过峻巴特大桥时,车厢内爆发出阵阵赞叹。“有了这桥可真方便,以前去俊巴渔村除了划船就只能走路了,得大半天时间!”一位老人抹去车窗上的水汽,看得分外认真。
在俊巴渔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牛皮船舞“郭孜”的激昂鼓点与豪迈舞姿,瞬间驱散了雨天的阴冷,铿锵的节奏让老人们热血沸腾。
“好!这才是我们记忆里的‘郭孜’!”曲甫村的旦增老人激动地拍着手说,“党组织为了让我们了解家乡新变化,真是用心啊。这不仅仅是看表演,更是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始终把我们放在心上!”
更深的交融,发生在心与心的沟通中。年轻的党员志愿者借着表演的间隙,为老人们讲述了俊巴渔村在党的领导下,从昔日小渔村变身如今文旅融合的典范。老人们围坐聆听,不时点头,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党员志愿者与老人们促膝长谈,耐心倾听。党员志愿者认真记录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曲水镇党委现场建立台账,其中“今冬送政策入户”“寒假儿童托管服务”等几条建议已明确推进时间表,其余将纳入“小微精治”党建项目库持续落实。
窗外的雨渐渐停歇,但活动带来的温暖却在持续发酵。曲水镇党委副书记王相胆说:“这场雨,让我们‘小微精治’的服务理念经历了真实的检验。天气不佳,但我们服务群众的热情不能减、标准不能降。我们要通过‘小场景’‘微服务’,把党的关怀精准送达。希望通过这些不懈的努力,真正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直抵民心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曲水路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