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载西藏非遗守护史,堪称一部各民族以文化为针、以同心为线共织家园的鲜活篇章。藏毯,这门承载着民族智慧的传统技艺,其传承与新生的关键步骤,多镌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长印记。
国家守护为藏毯传承筑牢根基。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藏毯技艺曾面临传承人断层的困境。国家通过设立专项保护资金,在日喀则、拉萨等地建起藏毯非遗工坊,不仅为老艺人提供了稳定的创作空间,还通过“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学习羊毛染色、经纬编织的过程中,触摸到祖辈的文化基因,逐渐明白这门手艺是国家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背后离不开整个中华民族的托举。
各民族协作让藏毯在交融中焕新。来自江苏的纺织专家带着现代设计理念入藏,与当地传承人共同探索将敦煌壁画中的纹样融入藏毯图案;浙江的企业家带着市场资源而来,助力藏毯从牧区帐篷逐步走向全国文创展会。如今,藏毯上常见的“八吉祥”图案,既保留着藏族文化的本真,也融入了多民族协作的智慧,成为连接不同民族审美与情感的重要纽带。
藏毯的活态传承深化着文化认同。当藏毯作为“中国礼物”亮相国际舞台,当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非遗工坊亲手编织出属于自己的藏毯,不同民族在与这门技艺的互动中,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保护藏毯,有助于守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传承藏毯,也是在共同编织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六十载风雨兼程,藏毯的每一根丝线都在诉说着各民族交融共生的故事。从这门古老技艺的传承实践中,我们能清晰看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在一针一线中生根、发芽,逐步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央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