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舞蹈教室里,一位藏族女教师用力拍打着地板,一群听障学生围在她身边,通过脚底传来的震动感知节奏。她,就是古桑曲珍。用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为雪域高原的特殊孩子们点亮了生命之光。
1982年出生的古桑曲珍,现任山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团少部书记、艺术团团长。21年前,她走上教育岗位。15年前,她又与特殊教育结下不解之缘。“第一次接触这些孩子时,我看到他们眼中有着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渴望,只是缺乏表达的桥梁。”古桑曲珍回忆道。
舞蹈是古桑曲珍的最爱,更是她与听障学生沟通的独特语言。面对听力存在障碍甚至完全失聪的孩子,想要让他们学习舞蹈是个不小的挑战。
为了让学生“听”见音乐,古桑曲珍创新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她事先让学生把手贴在音箱上感受节奏,并将音箱紧贴木地板,让他们用脚心感受震动,还用手机灯光闪烁的频率示意节拍,拍打双手,发出洪亮的声音让孩子们通过残存听力捕捉韵律。
“每个动作都要分解成最基础的单元,一遍遍示范,一次次纠正。”古桑曲珍告诉记者,一个简单的八拍动作,往往需要教授一整天。她拉着学生的胳膊一点点调整角度,用最精准、最完美的示范,让孩子们在模仿中感受舞蹈的轮廓。
有些孩子因重度残疾无法到校上课,古桑曲珍便主动送教上门。古桑曲珍的“课堂”有时在床边,有时在院落。没有宽敞的场地,没有专业的设备,但她总是精心准备适合孩子能力的教学内容。“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我的信念。”古桑曲珍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耕耘最终迎来收获。在古桑曲珍的指导下,学校艺术团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最终在全国性舞蹈赛事中崭露头角。
在艺术团比赛时,古桑曲珍每天训练超过10个小时,每个动作都反复打磨几十遍。最终,艺术团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震撼心灵的生命张力,荣获2024年全区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戏曲类一等奖。当聚光灯照亮舞台,孩子们脸上绽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骄傲和幸福的笑容时,所有汗水与泪水都化为了喜悦。这耀眼的荣光,不仅是对学生艺术才能的认可,更是对古桑曲珍卓越能力的最高褒奖。
当一届届学生临近毕业,古桑曲珍又担当起孩子们的“教育生涯规划师”和“升学引路人”。她搜集研究全国各地高校特殊教育学院、艺术类专业的招生政策,亲自带领有艺术潜力和升学意愿的听障学生参加特殊教育艺术类招生考试。
对于带着一群特殊孩子的古桑曲珍来说,求学路上困难重重。她身兼数职:是老师,随时指导专业,安抚紧张情绪;是家长,照顾孩子们的起居饮食、安全健康;是联络员,提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沟通协调,安排考试事宜;更是精神支柱,用乐观心态和坚定的信念驱散孩子们面对未知的恐惧。
“古桑曲珍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孩子们通过手语翻译告诉记者,“没有她,我们不可能有如此的成就。”
2014年,古桑曲珍成立西藏首个“岗拉梅朵”残疾人艺术团,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017年,她指导的舞蹈分获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西部片区一、二等奖。2024年,情景剧《幸福校园》获全区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2025年,古桑曲珍荣获全国“最美教师”。
夜幕降临,山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舞蹈教室里依然亮着灯光,古桑曲珍还在与孩子们排练着新的舞蹈作品。无声的世界里,艺术成为最响亮的语言,而古桑曲珍对孩子们的爱,便是最动听的旋律。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