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帅的部分篆刻艺术作品展示。
徐帅正在欣赏自己的篆刻作品。
徐帅篆刻艺术作品:“珠穆朗玛”。
徐帅篆刻艺术作品:“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徐帅篆刻艺术作品:“日土岩画·鹿”。
徐帅篆刻艺术作品:“日野牦牛”。
徐帅正在讲述书法作品的创作思路及背后故事。
徐帅展示已完成的“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篆刻艺术作品。
徐帅正认真篆刻作品。
徐帅正专注篆刻“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印章
《徐帅印痕》作品集。
徐帅用于篆刻创作的各类印石材料。
徐帅篆刻艺术作品:“扎西德勒”。
在西藏大学纳金校区的一间教室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温柔地洒在课桌上。29岁的硕士研究生徐帅正屏息凝神,手中的刻刀在青田石上缓缓游走,石屑簌簌落下,“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几个字逐渐清晰。这方印章将成为他450余件作品中的新成员,也承载着一位新时代西藏大学生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
徐帅的艺术基因,藏在西安周至县农村的木匠坊里。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匠,童年时期,徐帅最爱蹲在父亲身旁,看刨子卷出金黄的木花,看凿子在木料上开出精巧的榫卯。三四岁时,他就偷偷拿父亲的工具在树上刻名字。母亲写春联的身影,更让他对笔墨产生向往。“小时候最期待过年,母亲铺纸研墨写春联,红纸上的黑字像有魔力。”
这种“玩学艺”的成长方式,悄悄培养了他对线条和肌理的独特敏感度。命运的转折出现在2016年,徐帅考入西藏大学物理系。这个来自关中平原的青年,带着一把刻刀和满腔热忱,踏上了雪域高原。
2018年,徐帅保留学籍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边防战士。退役返校后,徐帅的篆刻技艺愈发精进。他拜师,系统学习秦汉印、元朱文等流派,同时开始探索藏汉文化融合的创作之路。本科期间,他发起篆刻兴趣小组,与白玛旦真等10余名同学围坐一起,在刻刀与印石的碰撞中交流技艺。“藏族同学教我藏文书写规范,我教大家篆刻技巧,印章成了我们的共同话题。”
藏文篆刻自元代就有传统,徐帅沿着历史脉络寻访,将岩画上的牦牛、藏式建筑的纹样融入作品。他刻“扎西德勒”时,特意在藏文字母边缘刻上山川纹路;创作“唐蕃古道”印章,借鉴了吐蕃时期石碑的凿刻技法。这些融合藏汉元素的作品,先后入选西藏自治区青少年书画大展、拉萨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学术提名展等重要展览。
在西藏大学图书馆的展厅里,徐帅的作品《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吸引众多目光。这笔力遒劲的书法作品,记录着西藏交通的巨变,也暗含着他对“两路”精神的理解。
“篆刻和书法是孪生兄弟,都讲究气韵生动。”他将对新时代的感悟融入创作。习总书记的讲话金句、民族团结的主题、廉洁文化的内涵,都成为他笔下的素材。
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徐帅精心创作了系列作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印章方正厚重,象征坚实根基;“同心梅朵”以藏地花朵为纹饰,寓意民族团结;“冈仁波齐”则用曲线勾勒神山轮廓,在方寸间展现雪域壮美。
“我走过西藏的很多地方,每块石头都有故事,每座山峰都有精神。”徐帅说,他走访古格王朝遗址、唐蕃古道遗迹,从历史遗存中汲取灵感,让作品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时代气息。
作为西藏自治区青年联合会委员、西藏自治区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徐帅的作品多次获奖,但他更珍视的是传承的意义。他在校园开设书法篆刻工作室,教藏族同学刻自己的名字印章,也向当地艺人请教藏文篆刻技巧。如今,这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最大的愿望是举办一场个人篆刻艺术展。
“我想把这9年在西藏的所学所感都展现出来,让更多人看到汉藏文化交融的美,看到新时代西藏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徐帅憧憬着说。阳光穿过窗户,照亮他案头的印石,那些等待被雕刻的空白,正如他和同学们正在书写的青春,充满无限可能。
从木匠坊的孩童到雪域高原的创作者,从边防战士到硕士研究生,徐帅用刻刀记录成长,用笔墨书写时代。在他的印章里,我们看到了新时代西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以青春之我,传文化之脉,铸民族之魂。这方方印记,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一颗年轻心灵与这片土地的深情对话。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